建議/提案提出者: | 邱軍 | 建議/提案號: | 23 | |
標題: | 關于大力發展現代會農業的建議 | |||
建議/提案內容: | 近年來,從上到下以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為目標,加快發展現代化農業,各級黨委與政府不斷加大對農業政策引導和扶持力度,加快農業發展方式的改變,加大農業結構調整力度,大力發展設施農業、高效農業、都市農業、特色優勢農業等。為此,農業現代化水平不斷提高,農民也在其中得到實惠。 我區的農業在全區產業當中占很大的比例,特別是在北部地區的幾個鎮,更是以農業為主導。近年來高標準農田的建設,使我們的農業發展跨上了一個新臺階,但是目前我們的農業發展還存在基礎設施薄弱,專業的年輕農業技術人員缺乏,產品較單一等諸多問題。 所以我建議我們上級有關部門,加強對農業基礎設施建設方面的引導。建議加強對年輕一代專業農業技術人員的培訓,調整產業結構,使原本單一的產品多元化,引導農產品深加工,進行長遠的規劃建設。 |
|||
承辦單位: | 主辦: | 農業農村局 | 協辦: | |
答復日期: | 2021-07-08 | |||
答復內容: | 邱軍代表: 您提出的《關于關于大力發展現代化農業的建議》的提案已收悉。感謝您對于農業產業的關心與支持,現答復如下: 近年來全區上下認真貫徹落實中央和省、市關于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發展的決策部署,推動全區農業農村經濟高質量發展,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得到顯著提升,農村生態環境明顯改善,農民收入實現穩定增長,民生保障水平持續提升,脫貧攻堅和全面小康社會建設完美收局,全面啟動鄉村振興建設行動,為全區經濟社會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圓滿完成了“十三五”主要工作目標。 一、農業現代化取得新成效 1.農產品供給能力穩步提升。過去五年,全區上下緊緊圍繞落實“六?!比蝿眨ゾo抓好農業生產,農產品供給能力穩步提升,優質糧油、綠色蔬菜、鮮食葡萄等逐漸發展成為優勢特色產品。糧食生產連續五年保持穩定增長態勢,2020年全區糧食播種面積92.61萬畝、總產42.6萬噸。建成省級優質綠色農產品基地36萬畝,2個省級菜籃子工程萬畝蔬菜基地。改(擴)建了5個存欄規模2000頭以上豬場,有力促進了生豬產能恢復。2020年肉禽年出欄達到401.95萬羽,蛋禽年末存欄103.22萬羽。2020年水產品養殖面積2.35萬畝,總產量9035噸。 2.農業綠色發展水平不斷提高。全區緊緊圍繞“產管并重”的農產品質量安全主線,大力發展綠色優質農產品生產,削減低效農產品生產,堅持嚴格執法監管和標準化生產兩手抓,確保了全區農產品質量安全合格率穩定保持在較高水平,沒有發生重大農產品質量安全事件,成功建成省農產品質量安全區。扎實推進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體系和農資監管服務信息化建設,全區現有300多家規模農產品生產經營主體均錄入省農產品質量追溯平臺。全區現擁有農產品商標1290件,有6個產品品牌納入省級目錄:“南山面粉”獲得農產品馳名商標,“通州腐乳”獲得地理標志產品稱號,“騎岸大方柿”獲得國家地理標志商標、農產品地理標志產品等稱號。水產品質量檢測合格率達到100%。長江退捕工作在全市率先完成,禁捕工作持續保持高壓嚴打態勢,連續兩次受到省級表彰。 3.農業科技及裝備逐步增強。由江蘇省農業科學院和區農業農村局共建共管的“亞夫科技服務通州工作站”于2020年12月揭牌啟動,主要圍繞鮮食玉米產業,打造產業高地和示范推廣樣板,組織開展農技人員技術培訓、科技對接、成果發布等專項科技服務活動,加強與新型農業生產經營主體和企業的合作、成立推廣服務聯合體等,助推我區農業科技化、智能化發展。以建成省級糧食生產全程機械化示范區為目標,推動農機化轉型升級為目標,著力抓重點、補短板、強弱項,至2020年底,全區擁有農機總動力50.1萬千瓦,糧食生產全程機械化作業水平達到95.3%,累計建成標準農機庫69個、總建筑面積3.17萬平方米,建成糧食烘干中心(點)129個、糧食烘干機保有量達546臺套。經省農業農村廳組織評審,我區被認定為全省糧食生產全程機械化整體推進縣優秀等級。全省首家無人農機示范基地落戶十總鎮育民村,為全省的探索現代農業的智慧化模式提供了“通州樣本”。 4.農田建設規模不斷擴大。我區緊緊圍繞實現“藏糧于地”這一主線,按照“統籌規劃、統一標準、集聚資源、整體聯動”的思路,大力推進土地連片治理、規模開發。加大土地新增土地流轉政策支持力度,加強高標準農田項目區零星建筑物清理,結合增減掛鉤、占補平衡以及種植結構調整,采取“先流轉后建設”的方式,因地制宜推進土地平整,將原來連片程度不高、連片面積不大的耕地并小成大,再按照規模連片的要求科學配套農田基礎設施,極大提高了農田裝備水平和耕地利用水平。五年來累計投入建設資金約7億元,建成高標準農田23.6萬畝,累計修建泵站312座、渠道862公里,機耕橋71座、機耕路426公里、整治河道120公里,實施土地平整1.5萬畝。至2020年全區高標準農田面積達到79.5萬畝。通過項目建設,顯著改善了全區農業生產條件,推動了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為推進農業適度規模經營創造了積極條件。同時我區高度重視建后管護,促進建管并重、管用結合,保障農田設施精細管理、長效使用、抗災防災,糧食產能不斷提升。 5.現代鄉村體系逐步形成。經過多年的發展,全區農業產業體系基本完備,并形成優質糧油、蔬菜園藝、生態林業、現代漁業、規模畜禽、休閑農業等優勢,農村產業融合正在穩步發展,“南通市通州區通東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先導區”入選省級產業融合發展先導區休閑農業得到充分挖掘。成功舉辦2020“蘇韻鄉情”鄉村休閑旅游農業(南通)專場推介暨江蘇省“奇園杯”精品葡萄節活動,承辦了全省葡萄產業發展大會暨第二屆優質葡萄評鑒活動,通州獲2個特等獎、4個金獎?!笆濉逼陂g全區利用當地自然、文化、地理優勢,推動農村產業融合發展。建成國家4A級景區1家、3A級景區2家、2A級景區2家、省星級鄉村旅游區7家。農業產業鏈得到延伸。“十三五”以來全區致力于農產品加工業的發展,并通過發展農產品加工集中區、現代農業產業園區拓展農業產業鏈的寬度。累計建成各類現代農業產業園區8個,其中省級現代農業園區1家。積極鼓勵農業經營主體開展網絡銷售,大力培育農產品電商。全區現有農產品電商主體102家,年交易額4.85億元,培育了江蘇蜜心棗業有限公司等優秀農產品電商企業,帶動了我區農產品網絡銷售。2020年,區農業農村局與區融媒體中心聯合打造“惠農直播電商平臺”,開展了17期惠農直播,吸引了8萬人次觀看,銷售農產品6000余份。大力扶持農業物聯網項目建設,不斷完善“益農信息社”運營,農業信息化覆蓋率不斷提升。智慧農業平臺建設完成了前期調研、規劃、論證工作。 6. 全區農業安全生產形勢持續穩定向好。切實提升農機漁業安全生產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著力建立完善長效監管工作機制,務求隱患清單詳實、整改措施科學、責任區分明確,做到一般隱患即知即改,難點問題限時辦結,重大隱患專人盯防。突出對農機漁業事故易發多發區域、部位和環節的監管,及時彌補盲區漏點,堅決把隱患消除在萌芽狀態,源頭上杜絕重特大事故的發生。我區在全省率先實現存量變型拖拉機報廢“清零”。2020年11月5日,全國農機應急事故救援演練在我區成功舉辦。2020年11月11日,全省農業領域農機安全生產現場會在我區召開,趙世勇副省長參觀了我區的農機安全網格化監管及農機安全專項整治成果展示,認為“平安農機通州做法”值得推廣。以開展“春風行動”為契機,加強對全區農業龍頭企業安全隱患排查整治,建立安全風險和隱患清單,落實風險管控和隱患整改措施,強化企業的安全生產主體責任意識。 二、進一步推進我區農業現代化水平邁上新臺階 2021年中央一號文件將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提上新政程?!笆濉币詠?,我區鄉村產業振興工作在取得較大成績的同時,也暴露出優勢產業不明顯,發展缺乏后勁、產業融合程度不高等一系列的問題和不足?!笆奈濉逼陂g,我區將立足自身定位,圍繞“十四五”農業農村現代化規劃,在夯實農業產業基礎,保障農產品穩定供應和質量安全的前提下,抓住高速、高鐵、海港、空港全面建設的歷史機遇,以創新思維打造農業現代化與農村現代化并進的現代農業發展之路。具體措施如下: (一)科學農業產業布局 一是圍繞基本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的目標,科學制定“十四五”農業農村現代化規劃。農業現代化的本質是通過農業轉型升級,實現農業的生產效率和經濟效益的提升,我區將立足農業農村發展實際,扎實抓好高質高效的農業、宜居宜業的農村、富裕富足的農民以及產城、產業融合等建設,以現代農業產業園區、鄉村振興示范村、產業強鎮、農產品品牌、農村產業融合等十項重大項目建設為抓手,推動我區鄉村產業振興,推進“十四五”時期的農業農村現代化進程。 二是起草通州區鄉村振興戰略實施方案?!秾嵤┓桨浮分邪淹七M鄉村產業振興作為一項重點任務,提出了加快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生產體系、經營體系,因地制宜培育壯大特色產業,努力催生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從增產轉向提質,延伸產業鏈和價值鏈。加快一二三產融合,促進農業全面升級,推動科技、人文、旅游等元素與農業融合發展。 (二)夯實產業發展基礎 堅持開展土地規模化流轉,將有限的土地資源集中高效實用,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和農業機械化水平,加速農業產業化進程。 一是鼓勵村集體連片流轉土地。對圍繞農業主導特色產業規模生產流轉土地的村級組織繼續給予分檔獎補。新增土地流轉達到100~500畝,流轉期限達5年以上的,分別給予每畝200~500元的獎勵。東部、北部鎮村土地面積較大、田塊規整,重點進行規模化流轉;中部鎮村靠近城區,適合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重點進行精品化流轉。在產業培植上,注重突出特色產業及發揮資源優勢。引導土地流轉向種養規模園區化、生產品種特色化、經營主體業主化發展,大力發展特色種植、特色養殖和觀光休閑創意農業,通過產業培植帶動土地流轉,推動農業產業適度規?;l展。 二是持續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笆奈濉逼陂g,全區擬新建和提檔改造18.5萬畝集中連片、旱澇保收、節水高效、穩產高產、生態友好、美麗宜耕的高標準農田。大力發展高效節水灌溉工程,到“十四五”末,全區新建高效節水灌溉面積3萬畝。2021年,結合金沙街道現代農業產業園建設,全區新建高標準農田2.6萬畝,實施以土地平整為主要建設內容的高標準農田提標項目0.5萬畝。突破創新,繼續推進項目區內零星、破落建筑物拆除工作,并小田為大田,擴大連片面積,提高耕地質量。 三是全面提升農業機械化進程。2020年12月,通州區通過省農業農村廳組織的專家現場答辯,被認定為全省糧食生產全程機械化整體推進縣優秀等級,成功創建糧食生產全程機械化示范縣(區),糧食生產全程機械化水平達95.3%。下一步繼續加強對農機合作社、種田大戶、家庭農場、等新型經營主體的農機購置補貼及作業獎勵,促進全區農機裝備轉型升級;探索秸稈機械化離田新途徑,引進適應零星田塊作業的自走式撿拾打捆機、圓捆撿拾打捆機,填補零星田塊秸稈機械化離田的機械空白;制訂對轄區內的蔬菜設施園區、畜禽水產養殖場、特色農產品生產基地和農業龍頭企業、家庭農場、農機大戶、種糧大戶等的扶持政策,提升農業機械化整體水平。同時以發展“全程機械化+綜合農事”服務中心建設為抓手,引導支持村集體經濟組織、農機服務組織完善維修服務功能,提高服務能力,至2025年,擬建成10個以上“全程機械化+綜合農事”服務中心,構建保障有力、服務規范、質量到位的農機維修服務網絡。 (三)強化農業要素資源保障 一是落實農業用地保障。近年來,我區堅持建設用地指標優先保障鄉村振興工地的總原則。在鄉鎮國土空間規劃和村莊規劃中預留不少于10%的建設用地指標用于農村一二三產融合發展項目用地;對位于城鎮開發邊界外且符合規劃和生態環境保護等要求的農村產業發展項目,根據需要可點狀布局;通過村莊整治、土地整理等方式節余的農村集體建設用地,優先用于鄉村發展建設,重點保障農村產業發展用地;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節余指標優先用于保障農業農村發展,安排至少5%新增建設用地指標保障鄉村重點產業和項目用地,生豬養殖用地應保盡保,支持和促進設施農業和生態農業健康發展;鼓勵農業生產和村莊建設等用地復合利用,鼓勵結合實際采用入股、長期出租、租讓結合、彈性出讓等多種方式供應;鼓勵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將農村集體建設用地使用權通過入股、出租等方式發展鄉村產業。 二是強化涉農資金保障。近年來區政府強化區、鎮兩級政府“三農”投入責任,堅持區級(含鄉鎮街道)當年本級“三農”支出預算數高于上一年度,當年“三農”支出預算數占一般公共預算支出數比重高于上一年度的“兩高于”做法,推動公共財政更大力度向農業農村傾斜。加大涉農資金統籌使用力度,進一步優化支出結構,將所有預算資金統一分配,做到預算一個“盤子”、支出一個“口子”,保障各級財政對鄉村振興的優先投入,提高資金使用效率;采用以獎代補、先建后補支持方式,激勵社會資本加大對農業產業投入,確保財政投入與補上“三農”短板的任務相適應;全面落實中央調整完善土地出讓收入使用管理規定,提高對農業農村的投入比例;發揮財政資金引導作用,撬動社會資本、金融資本更多投入鄉村振興;強化對“三農”信貸的貨幣、財政、監管政策正向激勵,鼓勵低成本資金支持,提高風險容忍度和獎補政策的精準度;支持推動“一行一村”普惠金融整村授信試點改革,打通農村金融服務“最后一公里”;著力推動農業信貸擔保體系建設,實現對家庭農場、種養大戶、專業合作社等新型經營主體業務全覆蓋。 三是落實農業人才保障。開展高素質農民培育工程,建立健全農村經紀人隊伍和農業農村服務組織,完善農業產業服務體系建設。加強農民工的職業技能培訓,結合市場需求和企業用工需求,就重點群體提供免費培訓,促進就業創業;在傳統鄉村農技人員的基礎上,開展農產品營銷、農產品電子商務、農業物連網技術等農業新型技術人才培養;進一步拓展高素質農民培育實訓基地,開展理論學習和實踐學習結合,傳功工藝和現代技術互補,技術培訓和經驗傳授相融合的新型高素質農民培育工程;實施“歸雁計劃”、“三支一扶”計劃,招攬通籍學子回鄉就業創業;定期組織各類型企業(包括農業企業)到上海、南京、合肥、武漢、西安、徐州、東北等地舉行人才專場招聘活動,招攬各類型的高校畢業生來通州就業、創業。 (四)優化現代農業產業結構 鼓勵新型經營主體發展,將資源向農業優勢主體集中,扶持做大做強做優,積極建設農產品品牌,突出品牌化理念,以“質量”換“銷量”,以“品質”創“品牌”,樹立通州產業振興新方向。 一是積極培育新型經營主體,發揮聯結作用和帶動作用。推動全區農業龍頭企業提檔升級,省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江蘇嘉安食品有限公司已在劉橋鎮拿地65畝擴展經營,南通光合生物技術股份有限公司經一年多籌備,今年有望登錄新三板,全區建立農業龍頭企業儲備庫,組織規模農業企業申報各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加快發展家庭農場和新型合作農場,鼓勵傳統種養殖大戶向家庭農場升級,鼓勵創建省、市示范家庭農場,確保年底各級示范農場比例超過20%,鼓勵村集體開展新型合作農場建設,增強村集體創收能力,全年力爭新增新型合作農場25家。扶持各類新型經營主體做大做強,提升帶動效應,對創建成功的各級示范家庭農場、龍頭企業給予獎補,對示范家庭農場、龍頭企業的改擴建項目、設施設備引進等給予資金扶持傾斜。堅持機制創新,大力發展龍頭企業聯結農民專業合作社、帶動農戶的組織模式,與農戶建立緊密型利益聯結機制。在此基礎上繼續探索產業化聯合體、產業聯盟參與企業的利益聯結機制,引導帶動力強的企業建設農業產業化聯合體,延伸產業鏈,形成農戶、家庭農場搞生產,合作社、企業做加工,龍頭企業打市場的抱團發展新格局。 二是以示范村創建為契機,統籌產業布局,促進產業轉型。2020年末,市委審議通過培育全市鄉村振興示范村、先進村的意見,我區8個示范村,6個先進村入圍培育名單。目前實施方案已初步形成,14個村計劃總投資超過2億元。全區將以鄉村振興示范村創建為契機,大力發展鄉村產業,壯大經營主體,打造特色產業,培育新型業態,發揮帶頭作用,促進鄉村產業發展和農民增收。同時以抓工業項目的決心和毅力,推動農業產業化升級。充分發揮“北上?!眳^位優勢,形成可輻射長三角消費市場的產業優勢區定位,有效落實對新落地項目和現有規模企業升級改造的扶持政策,強化產業招商、政策招商、以商引商,吸引大型優質農業項目在示范村、先進村、產業園落戶落地生根。 三是樹立品牌理念,建設區域特色品牌,提升農業多功能價值。以農產品品牌提升,促進鄉村產業向高質化、高端化、高效化轉變,打造以精品葡萄、優質大米、特色綠蔬(蘆筍、水芹等)等特色優質農產品為主體的通字號農產品品牌,積極申報農產品地理標志產品,在2020年成功申報“騎岸大方柿”的基礎上,將“金沙水芹菜”申報工作列入年度工作目標;進一步推進綠色優質農產品基地建設,2020年我區順利完成農產品質量安全縣(區)創建工作,種植業綠色優質農產品比重達到達60%以上,畜禽生態健康養殖比重達到100%,在此基礎上力爭2021年底全區綠色優質農產品占比達到75%,強化通州農業綠色品牌影響力;大力推進標準化生產,健全落實農產品生產檔案,完善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體系,鼓勵引導企業錄入江蘇省農產品質量追溯平臺,實行以電子追溯為主的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打造通州農產品生態品牌,提升市場競爭力。 “十四五”時期,是農業農村乘勢而上全面推進鄉村振興五年,我們將找準定位、明晰目標、突出重點,以“十四五”農業農村現代化規劃為綱領,以政策扶持體系為導向,以鄉村產業振興為重心,全力構建我區現代農業產業體系,推進鄉村全面振興,為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做出應有的貢獻。 最后衷心感謝您對我區農業農村工作的關心與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