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峰、單思海、涂孝建、單進飛代表: 你們提出的“關于提高大病醫療報銷比率的建議”收悉,現答復如下: 我區實施新農合制度12年來,基本實現全覆蓋目標,籌資水平逐年提高,參合人員普遍受益,截至今年3月底,累計住院補償81.52萬人次、報銷費用24.59億元,門診補償22344.55萬元,生育補償673.08萬元。新農合制度的實施,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參合農民因病致貧和因病返貧的現象。 根據區政府《關于推進2017年度城鄉居民醫療保險工作的實施意見》(通政辦發[2016]112號)精神,2017年,為了讓參保居民得到更多的實惠,我們著重做了以下四個方面的工作: 一是資助困難群體參保。區財政局對農村最低生活保障、五保供養、重點優撫、建國前入黨無固定收入老黨員、建檔立卡低收入戶、孤兒、完全或大部分喪失勞動能力的重殘(1~2級)等特殊對象的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個人繳費部分全額補助。2017年,區財政共資助這類特殊人群41588人,資助個人參保資金1081.29萬元,有效解決了這類特殊人群參保問題。 二是調整完善補償政策。一是提高財政補助水平。人均籌資標準由去年的700元調整為850元,其中財政補助資金由人均540元提高到590元,進一步增加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保障能力。二是調整門診報銷限額。將區鎮兩級定點醫療機構普通門診支付限額由去年的160元調整到200元。三是提高住院報銷比例。對符合補償政策范圍的住院醫藥費用,扣除起付線后鎮衛生院 300元以上支付比例調整為82%,區外特定醫院經轉診支付比例調整為62%、區外非特定醫院支付比例調整為50%。四是調整意外傷害補償政策。參保人員本人負主要責任的無第三方賠償的意外傷害醫療費用,納入城鄉居民醫療保險基金支付范圍,調整為按正常住院待遇的70%支付。五是提高孕產婦分娩補助。將符合計劃生育規定的住院分娩費用定額補償標準調整為600元。六是提高封頂線。2017年起,住院補償最高支付限額由18萬元提高到20萬元。 三是繼續鞏固大病保障體系。繼續鞏固完善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以及大病保險和補充醫療保險制度,合理調整確定相關補償范圍和補償額度,進一步緩解大病患者因病致貧、返貧現象。鞏固完善農村兒童先天性心臟病、白血病、血友病等重大疾病醫療救治保障成果的基礎上,繼續在南通市腫瘤醫院實行定點救治的胃癌、食道癌、乳腺癌等7類腫瘤患者納入大病醫療保障范圍,在省定標準內實際發生的醫療費用報銷70%,醫療救助對象由民政部門再補助20%,并且不受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和醫療救助最高封頂線的限制。2013年起試行大病保險制度,對個人自付費用1.5萬元以上的部分分段按比例累進補償,年最高限額15萬元。前年開始探索補充保險,初步建立了城鄉居民重大疾病多重疊加保障機制。 四是完善醫療救助辦法。根據區政府辦公室《關于印發〈南通市通州區城鄉醫療救助實施辦法〉的通知》(通政規〔2017〕1號)精神,除城鄉低保、特困供養人員、孤兒等特定群體外,將低收入家庭中患有惡性腫瘤、尿毒癥、白血病(血友病)、器官移植、血友病、失代償期肝硬化、骨結核、肺結核(肺功能不全)、紅斑狼瘡、艾滋病、再生障礙性貧血等重大疾病(上述病種支出較大),以及因病致偏癱(截癱)喪失勞動能力者,80周歲以上老年人,未成年人納入醫療救助對象。享受門診、住院醫保范圍內自負費用70%,門診5000元、住院75000元封頂的醫療救助。 去年年底,省政府出臺了《關于整合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制度的實施意見》(蘇政發[2016]178號),明確整合新農合與城鎮居民醫保工作。屆時,隨著籌資標準的提高和補償政策的完善,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的保障水平將大幅度提高。 最后,感謝你們對我區人社工作的關心,希望你們繼續支持我們的工作,并多提寶貴意見。 通州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 2017年5月26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