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玉玲等代表: 你們提出的《關于進一步扶持小微企業發展的建議》收悉,現答復如下: 首先感謝你們對我區小微企業發展的關心和支持,你們的建議,區政府十分重視,交由區政府發改委、市場監督管理局、人民銀行共同承辦。長期以來,區政府多個部門聯合金融機構為緩解企業融資難推出了不少可借鑒的措施,今年區“兩會”也以提振實體經濟作為重點工作。其中一些做法和創新措施如下: 一、創新融資方法 1. 推廣“商標權、專利權”融資。我區積極響應中國制造2025計劃,幫助企業從長遠發展,逐步實現從制造向“智造”的過渡,區內金融機構積極開展商標權、專利權融資,先后有張家港農商行通州支行、農發行通州區支行、工行通州支行、南通農商行、招商銀行通州支行5家金融機構開展了該業務。 2. 推廣“應收賬款質押平臺”運用。2016年區金融辦、經信委、商務局、國資委聯合下發了《關于加強應收賬款融資服務平臺推廣工作的通知》,推行應收賬款質押融資方式。截止2016年末,轄內企業通過應收賬款質押獲得71筆貸款44.49億元,有效緩解了當前融資、抵押難問題。 3. 鼓勵金融機構發揮本系統產品平臺作用。積極爭取上級行政策在本地先行先試,工行通州支行首家推出小微企業網絡循環貸款產品,與小企業客戶一次性簽訂循環借款合同,在合同規定的額度和有效期內,客戶通過網銀自助進行循環借款、合同項下提款和還款貸款業務,截止2016年12月末,該行小企業網絡循環貸款余額為1500萬元。建行通州支行依據小微企業交易結算量發放“善融貸”,貸款額度為50-200萬元,至12月末有余額的貸款7戶,貸款余額350萬元;招商銀行通州支行首家推出行業批量授信服務,目前志浩家紡市場批量授信3億元,一次解決了12家小企業的融資需求,已投放1.1億元貸款;江蘇銀行通州支行從2015年4月推出“稅e融”,這是一款與國稅合作純信用貸款,只要正常經營、納稅的小微企業均可自行在國稅申報網絡上申請,推行以來,江蘇銀行通州支行已累計發放86戶貸款4600萬元。近期江蘇銀行在全省系統首推“創e融”產品,通過與江蘇金創信用再擔保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對創新型小微企業發放貸款4筆,額度180萬元;南京銀行通過銀稅聯網系統為12家“鑫聯稅”企業發放貸款693.4萬元,在一定程度上有效解決了小微企業融資抵押不足的矛盾。未來轄區小微企業可以根據自身條件和需求,自主聯系相應的金融機構進行咨詢、聯系。 二、提升服務水平 2016年,為進一步幫助企業拓寬融資渠道,我區開通了方便企業辦理動產抵押登記的綠色通道,規劃了年幫助企業融資達20億的總體目標,有效幫助中小企業盤活閑置資產,為企業轉型發展提供了優質高效服務。2016年,我區共辦理各類動產抵押登記187件,融資金額21.9億元,比去年同期上升了70.5%。今年,在拓展渠道、減少企業融資成本上下功夫,堅持“三延伸三到位三主動”服務措施。力爭促成融資220件,融資金額22億元,其中幫扶中小微企業不少于200家,融資額不少于10億,切實解決企業融資困難。 “三延伸”:一是延伸抵押登記服務窗口,將動產抵押登記權限繼續下放至所有市場監督分局,做到企業無論到局本部還是分局,都能方便地辦理動產抵押登記。二是延伸抵押登記主體,把抵押人由中小型企業延伸到個體工商戶、抵押權人由銀行、擔保公司等延伸到自然人。三是延伸抵押登記范圍,由傳統動產抵押形式向動產浮動抵押等新形式延伸,將可抵押范圍擴大到企業現有的以及將有的生產設備、原材料、半成品和產品。 “三到位”:一是宣傳推薦到位。制發工作指南,在登記窗口公示,告知企業動產抵押登記依據、登記條件、登記程序及期限、提交材料等相關內容,使企業辦事人員一看便知、一問便明、一辦便成。二是咨詢服務到位。由“坐診式”登記向“上門式”服務轉變,做好相關的咨詢服務工作,運用法律法規知識和相關政策為企業出謀劃策,當好參謀,提供針對性服務。三是現場指導到位,對當事人提交的申請材料當場審查,符合要求的當場辦結,不符合要求的一次性告知,做到“一口清”、“一次明”,減少當事人往返次數。 “三主動”:一是主動為金融機構提供貸款企業信息查詢服務。充分發揮全面掌握市場主體登記信息和市場動態監管數據的優勢,建立企業融資需求數據庫,為金融機構提供詳細可靠的信息服務,提高銀行放貸效率。二是主動向銀行進行信用企業推介。通過銀企見面會、座談會等形式,將運轉正常、已申報年報、獲得商標品牌、“守重”企業稱號等企業向銀行推介,著力構建“企業誠信,銀行敢貸”的良好局面。三是主動引導企業與企業之間開展擔保融資。 三、拓寬融資渠道 在穩定發展傳統金融的同時,在加強國有資本擔保建設、做強做大基金、推動企業上市等方面加快發展。 1. 做大做強擔保,積極服務制造業。為更充分發揮擔保基金的作用,促進本地現有擔保公司擴大擔保規模,區財政出資2億元,與南通眾和擔保有限公司簽訂了戰略合作協議,引進南通眾和擔保公司(國有)在我區設立分支機構,為全區中小企業貸款提供擔保業務,滿足制造業的擔保需要。眾和擔保于2016年6月成立了通州辦事處。南通眾和擔保公司為通州22家企業提供擔保3.29億元;2017年,將促進擔保公司擴大規模,為中小企業提供擔保8億元以上。 2. 設立小微企業轉貸基金,化解制造業融資難問題。根據省、市統一部署,在2016年11月份,通州區政府與南通中新力合公司合作,設立了“江海一期轉貸基金”,首期規模2億元,上報省金融辦備案,今年已為15戶企業累計轉貸1.8億元。在此基礎上,區政府與南通農商行合作,設立了“通農銀貸周轉資金池”平臺,基金規模2億元,分兩期出資,首期資金5000萬元,幫助小微企業轉貸和續貸,在風險可控的情況下,盡可能滿足小微企業轉貸需要,目前,已簽訂了合作協議,制定了平臺管理辦法、業務操作流程和人員,明確了崗位設置和職責,近期正式運營。 3. 積極引進股權投資,增強企業競爭力。近年來,區政府創投引導基金、產業發展基金、惠通公司等積極參股創投、股權基金,先后成立了12個創投、股權基金,這些基金積極尋找優質項目、優質企業,今年已投資企業8家,投資金額為11650萬元;其中投資通州企業3家,投資金額為2600萬元。累計已投資企業37家,投資金額為44876萬元,其中投資通州企業16家,投資金額為12200萬元。同時,南通中新力合科技金融服務有限公司通過“江風海韻”、現金流、雛鷹融、企益融、電商融等金融產品服務企業每年達5億元,其中服務通州企業1億多元,有力扶持了我區企業發展壯大。 4. 搶抓資本市場發展機遇,大力推進企業上市掛牌。近年來,我區搶抓國家大力推進多層次資本市場發展、新三板全國擴容等政策機遇,通過組織推進、政策宣傳、輔導培訓等工作,不斷優化上市環境、拓寬上市渠道、充實后備資源,企業上市工作取得一定成效。目前,我區境內外上市企業8家,新三板掛牌企業8家,另有10家企業在上海、江蘇等區域性股權交易市場中心掛牌,位列南通市前茅。擬IPO上市的有7家,到2020年我區境內外上市企業可達14家。擬新三板掛牌企業6家,今年掛牌的3家,到2020年我區新三板掛牌累計可達20家。這些企業上市掛牌有力推動我區“3+3”重點企業、戰略性新興企業快速成長壯大。 四、加快誠信建設 我區將有步驟、有重點地繼續開展社會誠信創建活動,加強社會誠信建設,營造誠信凈土。一是積極營造濃厚社會氛圍。在學校、機關、社區、企業開展公民信用知識普及教育,提高公民信用認知水平,營造和諧、有序的信用氛圍。二是建立健全管理體制。切實加強領導,協調有關部門、各司其職,努力形成“黨政主導、社會參與、各方協同”的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工作格局。三是加快建設個人信用體系。逐步建立個人信用檔案、個人基本賬戶制度、個人信用調查和報告制度以及個人信用評估體系,形成“人人視信用為生命”的社會氛圍。四是全面打造聯合征信平臺。在政府主導的基礎上,鼓勵社會力量投資建設聯合征信平臺,將信用信息系統逐步用于項目咨詢、立項審批、招投標、施工、監理、驗收、績效考評等工作。 兩位代表所提的建議非常中肯,也很貼合實際,區政府通過多種方式致力于金融生態建設,強化金融安全,扶持小微企業發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然無法完全滿足日益增長的融資需求,但支持信譽好、良性發展的小微企業是地方政府義不容辭的義務,也一直是金融服務的重點,區政府將站在全局的高度,繼續搭好橋梁,建好平臺,維護穩定,促進各方共贏發展。 南通市通州區發改委 2017年6月15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