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議/提案提出者: | 顧玉梅 | 建議/提案號: | 7 | |
標題: | 關于規劃擴大張謇學校辦學規模的建議 | |||
建議/提案內容: | 2022年11月10日,張建華書記在全區教育發展大會上指出,要更大力度推進教育事業發展,堅持教育優先投入、優質均衡發展,著力加強內涵建設,打造一批規模龐大的名校、名校長、名教師,打造學校教育品牌,辦人民滿意的教育。金新街道的顧本勇書記在會議上也提出要擴大張謇學校的辦學規模。 一、基本情況 張謇學校地處通州城西,即南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所屬的金新街道三姓街村。學校始建于1906年,前身為清末狀元張謇創辦的“私立張氏高等小學”。學校現有教職工46人,學生903名,18個教學班。近年來,學校秉承張謇“勤遜”校訓,以“正實”、“嚴實”、“篤實”的三風建設,著力培養學生“能靜心,肯吃苦,好讀書”的學習品質,形成了一定的辦學特色。 二、存在問題 1.張謇學校原設計規模是兩軌12個班級,480名學生。但目前一方面由于周邊拆遷小區的增加,加上多孩政策的落實;另一方面由于金新街道招商引資成效卓著,各大企業紛紛落戶金新街道,高端制造產業成為通州經濟發展的新引擎,但伴隨招商引資而來的務工人員子女,就學困難重重。目前,我們學校已經占用了音樂、美術等功能室,發展成為3軌制,但每學期開學仍然是學位緊張。目前,我們學校還有10個超50人的大班額班級,根據國家規定急需化解。各功能室、會議室、風雨操場的建設都迫在眉睫。 2.張謇先生一生堅苦自立,不懈奮斗,為后人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挖掘、利用和弘揚張謇精神,既是張謇學校的責任,更是時代和社會的需要。目前,我們的辦學層次與張謇學校校名所蘊含的文化內涵、社會各界對學校的期望和要求相比,與同樣以名人命名的兄弟學校辦學水平相比,還存在一定差距。 三、建議 1.落實規劃用地,擴建校舍,以緩解招生壓力。根據現狀,學校急需進行改擴建,學校老傳達室后面有適宜建設的地塊,現在急需明確落實該地塊的建筑使用功能。我們建議再增加兩軌的教學設施,包括教學樓及相關功能室,同時新建食堂及風雨操場等。 2.聯合企業,資助建校,讓校園成為張謇精神最立體、最豐富、最生動的載體。張謇學校前身是清末狀元張謇創辦的“私立張氏高等小學”。異地新建的張謇學校部分校舍也是由通州區的賢商、愛心人士捐資建設的,體現了張謇先生“父教育,母實業”的民生理念。現在高新產業園區、金新街道企業林立,企業家們秉承張謇先生實業興邦的精神,積極投入張謇學校的建設中。“謇勵”愛心團近幾年捐資三十余萬資助校園建設、貧困學子。我們建議通州區委、高新區、金新街道可以聯合張謇學校,鼓勵更多的企業加入進來,投入一定經費,擴建學校校舍、食堂及風雨操場,乃至成立初中部。在通州區范圍內打造一所吸納民營資本家投資建設的公立學校,讓張謇學校校園成為民營企業家學習張謇精神最立體、最豐富、最生動的載體。 |
|||
承辦單位: | 主辦: | 教體局 | 協辦: | |
答復日期: | 2023-05-20 | |||
答復內容: | 顧玉梅代表: 您提出的關于規劃擴大張謇學校辦學規模的建議收悉,現答復如下: 張謇學校位于金新街道三姓街村38組,始建于1906年,前身為清末狀元張謇創辦的“私立張氏初等小學”。截至目前,學校共有教職工46人,18個教學班級,學生903名。校園占地面積39198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積6827平方米,體育活動場地14280平方米,綠地率38%。學校粉墻黛瓦,九曲回廊,古樸典雅,環境優美。學校秉承張謇親筆所提“勤遜”校訓,先后榮獲“全國新教育實驗優秀實驗學校”“江蘇省青少年科技教育先進學校”“南通市綠色學校”等榮譽。學校施教區范圍為新金西路以南、金江路(老石江公路)以西、通呂運河以南、G345以東(含國道以西、機場以東部分區域)。近年來,隨著區域內經濟社會發展,學校生源逐年增長,學校辦學規模也由“十三五”初期的2軌12班擴大至現在的3軌18班。 目前,我局牽頭編制的全區“十四五”教育事業發展規劃已完成,全區教育布局專項規劃正在進一步調研和修編中。我們將加強與高新區、自然資源和規劃等部門的對接,結合高新區片區土地利用規劃,對張謇學校的擴建進行充分研究和論證,確保滿足周邊區域適齡兒童入學需求。 感謝您對通州教育的關心、支持和理解! 南通市通州區教育體育局 2023年5月20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