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議/提案提出者: | 張東紅 | 建議/提案號: | 16 | |
標題: | 關于統一規劃安置小區文明辦喪點的建議 | |||
建議/提案內容: | 百善孝為先,這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然而長期以來,居住在安置小區(老舊小區)的人們在辦理喪事活動中,一些攀比闊氣、噪聲污染、妨礙秩序的喪葬禮俗陋習還普遍存在,常有亂搭亂蓋,播放哀樂、撒紙錢、放鞭炮等的現象,給其他居民學習、生活造成了嚴重困擾。以金新街道為例,目前拆遷安置小區39個,除華山社區設立專門的辦喪點外,其他安置小區都未明確固定場所辦喪,普遍存在老百姓在安置小區內占用通道和公共部位辦理喪事,大鑼大鼓,高音喇叭從早鬧到晚等情況,有時一個小區同時三四家在辦,嚴重影響了小區居民正常學習生活。 移風易俗是社會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如何在不破壞傳統的前提下革除陳規陋習,樹立文明新風。這需要相關部門積極不斷尋求對策,創新管理思路,才能推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落細落小落實。 為此建議: 1、建議倡導培育文明新風,破除陳規陋習,推動移風易俗,積極向上向善,樹立厚養薄葬,崇尚節儉辦喪的良好氛圍,在辦理喪事時踐行村規民約,禁止使用高音喇叭。 2、建議在每個安置小區或2至3個靠近的安置小區統一規劃文明辦喪治喪點。引導居民利用更加簡約、綠色的殯葬方式,建立一個簡辦喪事的悼念場所。這樣辦喪事的就不愁沒地方,居民日常生活又不會被打擾,社區定下的婚喪事操辦新規大家都執行。可讓“社區、物業和業委會”共同組成的共治工作小組成為文明新風的牽頭人、倡導者,不僅革除舊俗,而且讓小區各方面的管理會更加規范。為人民服務是根本目的,既要合規劃者的“理”,也要合大眾的“情”。從而不再在安置小區吵鬧,又不再對小區周圍環境和居民正常學習、生活干擾,樹立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樸民風,為鄉村振興注入更多的文明力量。 |
|||
承辦單位: | 主辦: | 民政局 | 協辦: | |
答復日期: | 2023-06-26 | |||
答復內容: | 張東紅代表: 您提出的關于“關于統一規劃安置小區文明辦喪點的建議”的建議收悉,現答復如下: 早在2020年,區政府專門召開了全區殯葬領域突出問題整治攻堅會,要求各鎮、街道結合現有殯葬設施狀況,制定殯葬設施選址及“四定”(定需求、定方式、定規模、定空間)方案,同時結合當地實際,拓展殯葬服務功能,將文明辦喪服務站點建設一并納入,以滿足轄區群眾殯葬服務需求。 通過近三年的推進,目前劉橋鎮三官殿公墓、西亭鎮公墓、平潮鎮公墓、金沙街道云游堂公墓、五接鎮公墓、川姜鎮川港公墓、金新街道華山公墓等一批鎮、村級公益性公墓已經具備了文明辦喪功能。由南通鑫匯控股集團有限公司投資1.6億建設的南通云游堂殯葬綜合體(金沙殯儀館和金沙公墓)也可滿足城區喪戶的辦喪需求。金新街道近年也計劃建成一個規模性的文明辦喪場所。 根據你的建議,我局將積極協調相關部門,重點做好三個方面工作,一是進一步推進各鎮(街道)村(居)規范喪事活動場所,加強殯葬管理和服務,滿足群眾文明辦喪需求。二是積極發揮基層群眾自治作用,將移風易俗、文明殯葬等相關內容寫進村規民約,做到先“約”后“規”,提高群眾文明辦喪的自覺性。三是發揮村(居)民小組長自治作用,鼓勵和支持成立有隊伍、有場所、有章程、有作為的紅白理事會,提供免費場所和志愿服務,統一紅事白事操辦標準,為群眾減負,引導移風易俗。 衷心感謝您們對全區殯葬工作的關心和支持,以及對我們工作所提出的合理意見和建議。 南通市通州區民政局 2023年6月26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