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議/提案提出者: | 黃國培 | 建議/提案號: | 27 | |
標題: | 關于進一步做好農村養老工作的建議 | |||
建議/提案內容: | 目前農村老年人養老現狀很不樂觀,家庭養老功能弱化,社區養老機制滯后、虛假(社區、村居的居家養老室都是擺擺樣子的),社會福利、政府救濟、低保投入不足,致使大多數農村老年人處在生活基本保障的邊緣,特別是低保戶、脫貧攻堅戶,養老堪憂。農村的養老保險近年才推出,致使70歲以上的老年人基本沒有保險保障,層次低、范圍小、覆蓋面窄,面臨著極大的問題和挑戰。 建議政府有關部門: 1.要按照公共財政的要求,提高社會保障支出在財政總支出中的比重,增加農村養老保障投入。 2.加強農村社會保障的組織建設,完善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 3.引導農民自身增加養老保障的投入,以多方共同負擔的模式來解決農村老年人養老保障,共同達到保障養老的目的。 |
|||
承辦單位: | 主辦: | 人社局 | 協辦: | |
答復日期: | 2023-06-06 | |||
答復內容: | 黃國培代表: 您提出的關于進一步做好農村養老工作的建議收悉,經征詢財政部門及民政部門的意見,現答復如下: 您的建議,體現了要保障農村老年人的幸福生活和維護社會穩定,與國家、省、市、區的要求是一致的,也反映了大多數農村老年人的心聲。 您的具體建議“1.要按照公共財政的要求,提高社會保障支出在財政總支出中的比重,增加農村養老保障投入。”我區的具體做法是: 一、穩步增加民生保障支出。2020年至2022年我區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預算支出的比重分別為77.4%、77.9%、78.4%,民生支出占比逐年穩步提升。2023年安排社會保障專項預算24.5億元,同比增幅達10.4%。為全區老年人安心養老提供了有效保障。 二、多部門協調配合,落實了多項民生保障措施。一是支持建立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和基本醫療制度,不斷提高待遇標準。將城鎮和農村居民統一納入養老和醫療保障范圍,統一政策和待遇標準。2023年基礎養老金發放標準每人每月294元,較2022年提高了6.9%。二是加大對困難群眾的社保補貼和困難救助。對農村低保特困、重度殘疾人等特殊困難群體參加社會保險給予資助,2022年城鄉居民醫療保險財政補助標準每人每年1000元,較2021年提高了11.1 %,特殊困難群體居民醫療保險個人負擔部分全部由財政保障。建立起了城鄉低保、特困供養、臨時救助、醫療救助等多層次的社會救助體系。三是建立和完善老年人養老服務體系。為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滿足老年人養老需求,出臺了一系列財政扶持政策,不斷優化養老服務建設,初步形成了以居家養老為基礎、社區服務為依托、養老機構為支撐的社會化養老服務體系。 今后,我區將加大調研力度,根據上級部門要求和我區實際情況,落實和完善各項社會保障措施,建立起“覆蓋全民、統籌城鄉、公平統一、安全規范、可持續、多層次”的社會保障體系;優化財政支出結構,按照“盡力而為、量力而行”的原則,持續加大對困難群眾救助和養老服務的資金投入,多渠道、深層次地推進農村養老服務能力建設,讓農村老年人能夠享受到更好的養老服務。 您的具體建議“2.加強農村社會保障的組織建設,完善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3.引導農民自身增加養老保障的投入,以多方共同負擔的模式來解決農村老年人養老保障,共同達到保障養老的目的。” 我區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問題,努力推進養老服務體系建設,堅持市場化、專業化、規模化運作,構建以居家為基礎、社區為依托、機構為補充、醫養融合為方向、信息服務為輔助的社會化養老服務體系。具體是: 一、健全農村基本養老服務制度。2023年我區將建立基本養老服務指導性目錄,明確農村基本養老服務對象、內容、標準和責任主體,根據經濟發展水平、財政保障能力動態調整。優先將農村經濟困難的高齡、空巢獨居、失能(失智)、計劃生育特殊家庭等老年人納入基本養老服務范圍并重點保障。 二、完善農村關愛服務體系。對農村地區80周歲以上空巢獨居老年人、分散供養特困人員和低保家庭中失能半失能的空巢獨居老年人以及計劃生育特殊家庭中獨居、失能、半失能老年人建立信息臺賬,簽訂關愛服務協議,納入購買居家上門服務范圍,通過上門走訪、電話、視頻連線等形式,落實每周2次電話詢問、每周1次上門服務等巡訪關愛服務。 三、提升改造養老基礎設施。為推動農村互助式養老服務發展,構建農村鄰里養老互助圈,2023年將依托行政村、規劃發展村莊,整合村公共服務設施、閑置用房資源,因地制宜改造提升12個示范性鄉村互助養老睦鄰點,為農村老年人提供日間照料、文體活動、助浴助餐和特殊困難老年人探訪關愛等服務,打造農村居家社區養老服務的重要載體。 關于“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建設,我區從1992年開始,就進行了農村養老保險的探索。至2023年,歷經31年的探索與完善,農村養老保險制度從無到有、覆蓋面范圍從小到大,經歷了“老農保”“原新農保”“新農保”“城鄉居保”四個發展歷程,實現了城鄉居民“人人享有社會養老保險”和待遇水平穩步提升的雙目標,促進了社會保障事業高質量發展。特別是2010年開始的“新農保”,加大了財政補貼力度,采用“普惠”加“特惠”保障模式,真真切切把實惠送給老百姓。一是年滿60周歲的老年人可以不用交費即可享受每月60元的基礎養老金;二是對于農村低收入、低保戶及重度殘疾人等困難人群政府每年為其代繳最低100元的保險費;三是“新農保”在支付結構上分兩部分,基礎養老金和個人賬戶養老金,基礎養老金由財政全額承擔,并根據國家和省要求以及農民收入增長等情況適時調整,2023年,我區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基礎養老金已達294元/月。 關于“引導農民自身增加養老保障的投入,以多方共同負擔的模式來解決農村老年人養老保障,共同達到保障養老的目的。”我區的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已經經過了多次完善,分別是,增加個人繳費檔次、提高繳費的政府補貼標準、提高基礎養老金加發比例等,這些都是在引導農民提高繳費檔次或增加繳費年限,以提高個人賬戶養老金水平;政府每年提高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基礎養老金標準,提升待遇水平。此外,還積極鼓勵有條件的城鄉居民通過參加企業職工養老保險的方式,增加投入、保障養老。最后,隨著個人養老金制度試點完善后在全國推開,將又能較好地引導農民自身增加養老保障投入、達到保障養老的目的。 南通市通州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 2023年6月6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