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議/提案提出者: | 錢亮 | 建議/提案號: | 15 | |||||||||||||||||||||||||||||||||||||
標題: | 關于加大對現有工業園區扶持力度的建議 | |||||||||||||||||||||||||||||||||||||||
建議/提案內容: | 近年來,在區委區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全區二級平臺的工業集聚呈現較快速度的發展,與此同時一般鄉鎮現有的工業園區發展受到制約。 2001年通州市人民政府批準14個鎮(川港、二甲、張芝山、先鋒、姜灶、新聯、平潮、平東、西亭、三余、十總、騎岸、石港、劉橋)成立工業園區。根據行政區域的不斷變更,就目前全區14個鎮區來看,以上批準成立的工業園區的14個鎮之中,除張芝山鎮、三余鎮被劃出通州區,剩余的12個鎮保留為7個鎮,分別為石港鎮、二甲鎮、先鋒街道、川港和姜灶合并為川姜鎮,平潮和平東合并為平潮鎮,西亭鎮,十總和騎岸合并為十總鎮,劉橋和新聯合并為劉橋鎮,這其中石港鎮、平潮鎮為區二級平臺,川姜鎮、二甲鎮、劉橋鎮、西亭鎮、先鋒街道這5個鄉鎮為一般鄉鎮。但這些鄉鎮的工業園區起步較早,經過一定時間的積累和延續,入駐園區的企業也較其他鄉鎮要多,比如劉橋鎮有兩個工業園區(劉橋工業園區、新聯工業園區),園區內的規上企業數就達到50余家,園區內企業的開票數占全鎮工業開票數的90%以上,是全鎮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撐。但同時園區因為起步較早,存在歷史遺留問題也比較突出,如廠房年久失修,存在安全隱患,但入駐時以租代征,土地尚未合法化,無法進行維修。同時園區經歷了二十余年,入駐企業中有發展較快目前需要擴能、融資或上市的,因原有土地部分或全部不合法而無法進行。 建議: 1.對全區現有工業園區內的企業進行一次徹底摸排調查,了解企業的用地、建設及需求情況。 2.根據調查結果,結合企業的經營情況,由區政府出臺政策,根據企業對地方貢獻的大小列出清單計劃,逐步解決歷史遺留的土地問題。 3.區政府要出臺政策鼓勵有一定基礎的鄉鎮加大對園區建設的力度,特別是對一些區位優勢較好的鄉鎮,在園區基礎設施的投入上要給予政策和資金上支持。 |
|||||||||||||||||||||||||||||||||||||||
承辦單位: | 主辦: | 發改委 | 協辦: | 自然資源和規劃局 | ||||||||||||||||||||||||||||||||||||
答復日期: | 2024-06-26 | |||||||||||||||||||||||||||||||||||||||
答復內容: | 錢亮、花曉東代表: 兩位提出的《關于加大對現有工業園區扶持力度的建議》收悉,所提建議很有見地,對我們今后開展工作很有幫助和指導作用,非常感謝您對我區工業園區的關心與支持!對您的建議我委高度重視,現答復如下: 區發改委認真落實《關于進一步促進全市鄉鎮工業集聚區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等文件精神,始終將工業園區高質量發展作為全面建設現代化開發園區的首要任務、通州區產業倍增行動計劃的工作抓手。 (一)我區現有園區及二級平臺基本情況 目前我區省級以下重點產業園區有石港科技產業園、二甲鎮工業集中區、劉橋鎮工業園區。重點工業聚集區有家紡園區集聚區(川姜鎮)、通州汽車零部件產業園(高新區)、通州國家集成電路零部件產業園(高新區)、云臺山工業園區(平潮鎮)、興仁工業園區、西亭工業集中區、興東工業集中區、先鋒工業園東區。
近年來,通州區不斷優化資源配置,系統謀劃建設產業梯次承載平臺,在做大做強南通高新區的基礎上,加快推進建設石港鎮、平潮鎮、金沙街道二級平臺建設,打造形成南通高新區+二級載體+工業集聚區的“1+3+N”協同發展格局。平潮鎮作為通州重要的產業平臺,目前已規劃布局了30平方公里科技創新區和5平方公里科創核心區,構建了電子元器件、智能制造兩大產業集群為主導創新產業體系。石港鎮二級載體平臺堅持產業規劃與鎮區發展規劃相結合,總規劃建設面積5.15平方公里,今年以來已有多個億元以上項目開工建設。目前,金沙街道二級載體平臺也在加快征遷東擴,首期啟動區已正式開工建設。該項目為赫聯南通智能智造科創園,項目總投資30億元,將依托智能智造科創園,建設孵化器,推動高端人才向企業集聚、科技成果在企業轉化。 (二)園區發展困境 園區招商吸引力度不足。鄉鎮板塊的園區由于區位優勢不明顯,難以吸引高端前沿技術密集型企業,多以小企業簡單集聚為主,上下游產業布局缺失無法形成耦合度較高的完整產業鏈條。小體量鄉鎮園區缺乏投資規模大、技術含量高產業鏈條長、集聚效應強的龍頭企業。 園區企業層級不高。通州早期通過紡織、輕工、機械加工等產業快速發展,步入新發展階段鄉鎮園區內傳統企業發展進一步做大已比較困難,占地面積大、產出少已成為鮮明特征。但這些畝均稅收相對落后的企業提供了大量本地就業崗位,且尚有一定經濟貢獻,直接強制退出“騰籠換鳥”過于粗暴也不科學。 板塊財政資金緊張。一部分鎮街的可用財政資金較為緊缺,因此對于園區的修復、配套建設力度不足,導致對于新引進企業的獎補優惠政策難以對比蘇南等地區。在引入社會資本方面,由于工業企業規模偏小,有的企業租借土地、廠房從事生產經營活動,但沒有土地和房產能抵押的資產不足;有的企業雖有土地、廠房,但固定資產價值遠遠低于貸款額度,很難得到銀行的融資貸款,不利于企業的發展壯大。 歷史遺留問題短期難以解決。每年區級用地指標有限,落實到鄉鎮工業集中區的則更有限,鄉鎮工業集中區的用地需求和用地指標的沖突逐漸加劇。如興東街道的南通空港產業園歷經發展、變化,已經快到無地可供的境地。此外,我區園區規劃建設起步早,經歷快速發展階段后,目前大部分園區面臨著新發展階段下體制機制不健全、政策不完備、配套設施不完善等問題。 (三)下一步推進思路 一是進一步突出規劃引領,明確發展方向。著力破解部分園區發展規劃不清晰的問題,按照全區“一盤棋”戰略明確各園區定位,推進鄉鎮工業集聚區布局優化,提高產業集聚、集約發展水平。近年來區級層面已經出臺《支持南通平潮科技創新區建設的實施意見》、《支持川姜鎮加快新舊動能轉換推動區域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等文件,后續將結合目前重點推進的八條產業鏈與板塊共同研究特色產業發展思路,以園區自身實際情況為基礎發展1-2個特色主導產業,并做大做強自身特色。深入貫徹落實《重點產業鏈掛鉤聯系機制》文件精神,在項目招引、落地上更傾斜適配的鄉鎮園區。 二是進一步打破資金瓶頸,拓寬融資渠道。學習蘇南、珠三角等先進地區經驗,引入更多社會力量多方參與,以資本杠桿撬動社會資本來化解政府財政緊缺問題。更多關注對項目啟動資金、基礎設施建設等改善投資環境和發展環境政策的議題,激活民間資本投入,形成良性互動局面。 三是進一步探索引退機制,加快園區煥新。突出質量效益等標準,深化工業企業資源集約利用評價和結果運用,堅持績效評價體系與低效盤活升級、落后產能退出相融合的發展思路。研究閑置廠房盤活新方式,積極穩妥推進重點產業落后生產工藝裝備全面出清,老舊裝備更新迭代。探索差別化政策結果,充分用好正向激勵與反向倒逼政策,推進工業用地提質增效。 四是進一步強化統籌協調,盤活閑置廠房。通過“騰籠換鳥”招引項目,為每處閑置資源建立詳細檔案,運用現有閑置資源特點,甄別研判招商方向,制作精準招商推介專案,利用現有資源要素,使用精準推介、內聯外引、牽線搭橋等招商手段,采取量身定制、收購兼并等合作方式,最大限度盤活閑置資源。 五是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優化政策舉措。區發改委今年將持續深化“機關作風建設提升年”“營商環境提升年”,出臺通州營商環境3.0版,全面推行“開門出政策”,將區“服務企業大走訪”活動著力向中小微企業延伸,構建經營主體參與涉企政策制定工作機制。積極開展免費診斷、送智促轉等服務,今年力爭實現規上工業企業“智改數轉”診斷全覆蓋,提升園區傳統產業產出效益。及時宣傳、用好上級貸款貼息等一攬子財政扶持政策,更多向上爭取資金,讓園區內企業享受“真金白銀”的優惠。 最后,再次感謝您對通州經濟社會發展和我們的工作提出寶貴意見,懇盼您能一如既往地關心關注通州經濟社會發展,為我們的工作提供更多的指導和幫助。 南通市通州區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2024年6月26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