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免费在线_久久久另类综合_成人精品一区二区_天天操夜夜欢

南通市通州區財政局2022年工作要點
來源: 通州區財政局 發布時間:2022-04-11 10:45 累計次數: 字體:[ ]

2022年是黨的二十大召開之年,也是貫徹落實省市區黨代會精神的開局之年。區財政局將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全面落實省、市財政工作會議和區委十三屆二次全會部署,堅持穩字當頭、穩中求進,貫徹“積極的財政政策要提升效能,更加注重精準、可持續”要求,為“打造新高地、建設硬核區”提供堅強保障。

一、提高政治站位,扛起服務發展財政擔當

1.旗幟鮮明講政治。堅持黨管財政,以“政”領“財”、以“財”輔“政”。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視察江蘇和南通重要講話指示精神,深刻把握“兩個確立”的決定性意義和實踐要求,牢固樹立“四個意識”,始終堅定“四個自信”,自覺做到“兩個維護”。

2.鑄牢理想信念之基。鞏固深化“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成果并組織“回頭看”,推動黨史學習教育常態化、長效化。組織編制好“五彩財政親民助企服務手冊”,將為民服務的宗旨落實到惠民助企行動上,不斷豐富和拓展“匠心理財,普惠民生”黨建品牌。

3.鍛造新時代通州財政干部精神特質。崇尚“忠誠、勤廉、擔當、作為”的財政干部新特質,在打造模范政治機關中彰顯“公平正義”的本質特征,在建設服務型政府機關中彰顯“勤政廉潔”的職業精神,在服務高質量發展的實踐中彰顯“務實擔當”的不懈追求,在百舸爭流的時代浪潮中彰顯“奮發有為”的精神風貌。

4.提升干部隊伍綜合素養。以培養“三能干部”為目標,挖掘系統“草根講師”,激發財政干部干事創業新動能。建立財政干部教育、培訓常態化機制,深入開展“培考講評”活動,豐富學習內容,創新學習方式。

二、加強收入組織,多措并舉壯大地方財力

5.合理確定收入預期目標。加強分析研判,結合我區實際,依法依規、實事求是確定全年收入目標任務并做好分解下達工作。全年完成一般公共預算收入82.5億元。

6.強化收入預期目標執行。圍繞目標任務,完善收入組織體系,深化財稅協同共治。推動部門板塊聯動,在落實政策的前提下合理把握留抵退稅節奏,做好月度收入入庫工作,確保收入預期目標平穩實現。

7.優化財政扶持政策。開展政策執行情況綜合評估,優化扶持政策體系,加強政策整合集成,構筑區域競爭更大優勢。支持實施產業倍增、現代服務業繁榮發展三年行動方案。

8.發揮產業基金引導作用。聚焦我區主導產業和新興產業,建立運轉高效、運作科學、管理規范的基金運作機制。完善科技金融服務體系,推進政企銀合作,發揮財政資金杠桿作用,加大金融扶持中小微企業發展力度,為更多成長型科創企業拓寬融資渠道。

9.嚴格落實各項減稅降費政策。不折不扣落實國家和省出臺的組合式稅費支持政策,管好用好中央財政下達的一次性專項轉移支付資金,確保市場主體充分享受政策紅利。加強對中小微企業紓困幫扶,持續減輕市場主體負擔,激發市場主體活力。

三、加強預算管理,統籌兼顧保障平穩運行

10.牢固樹立過“緊日子”思想。全面落實厲行節約要求,嚴控一般性支出和項目,堅持績效優先,打破基數概念和固化格局,完善能增能減,有保有壓的預算分配格局。硬化預算約束,減少預算調整頻次和規模,切實把嚴把緊支出關口。會同相關部門組織開展規范津補貼專項檢查。

11.堅決兜牢“三保”支出底線。落實主體責任,堅持國家和省基礎標準的“三保”支出在財政支出中的優先順序。支持、督促基層財政落實好“三保”支出,兜緊兜牢民生底線,確保兜住底、兜準底、兜好底。

12.加強支出預算執行管理。加強一般公共預算和政府性基金預算執行情況分析,5-11月支出基本達序時,力爭12月份支出占全年一般公共預算支出的比重不超全市平均水平。協調相關部門,加快直達資金支出進度,確保直達資金惠企利民。

13.盤活存量資金資產。加強與主管部門溝通,保持必要支出強度,加快消化財政存量資金。本級支出原則上不結轉,上級資金結轉不超過一年。優化資產處置方式,最大限度盤活存量資產,有序推動已竣工驗收在建工程結轉固定資產。

14.加強暫付性款項管理。對2018年底前形成的暫付性款項余額力爭在2022年底完成消化計劃。對2018年之后新增的暫付款占全口徑支出預算的比重力爭控制在5%以內。

15.嚴格落實財政承受能力評估論證。政府投資項目必須充分開展財政承受能力評估論證,確保新建項目落實合規資金來源。

16.加強國庫庫款管理。加強資金收支動態預測分析,強化上下級財政間的溝通協調,將月均庫款保障能力控制在合理區間。

四、優化支出結構,持續提升改善民生福祉

17.加大“三農”領域投入力度。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方向,落實一般公共預算支農投入“兩高于”和土地出讓收入用于農業農村支出比例要求。落實穩產保供政策,大力支持高標準農田改造建設,及時兌現各類涉農補貼。加大生態環境保護投入,支持農村人居環境改善,扎實推進“三美一高”鄉村建設。

18.合理落實各類民生保障政策。加強對熱點重要民生政策研判,加強減稅降費對社保繳費和社保基金收入影響的評估,建立重大民生政策的統籌協調機制,本著“既量力而行又盡力而為”原則,確保民生保障支出當期可承受,長期可持續。

19.做好基本民生兜底線保障工作。推進衛生健康體系建設,適度提高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和城鄉居民醫保財政補助標準。強化民生兜底保障,推行分層分類社會救助績效管理制度,支持做好低收入人口常態化救助幫扶。聚焦“一老一小”問題,支持養老服務和普惠托育體系建設。

20.支持教育事業發展。加大投入,穩步提高生均公用經費撥款標準,確保教育經費逐年增長。認真貫徹《關于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精神,足額保障“雙減”工作經費,促進“雙減”政策有效落地。

21.積極爭取上級專項補助。橫向聯動、縱向溝通,完善項目申報審核機制,鼓勵主管部門開動腦筋,通過多種途徑爭取上級相關轉移支付補助和政府專項債券,保障全區重大政策、重要改革和重點民生項目實施。

五、嚴格債務管控,嚴密防范財政運行風險

22.加強債務風險防范。做好債務管理風險預警預判、動態監管和監督提醒,在債務監管系統及時準確上報債務數據。完善債務管理考核辦法,壓實債務管控屬地責任和主體責任,完成市下達債務管控目標任務,法定債務風險評估和隱性債務風險等級評定在市考核中不失分。

23.控制債務規模。在摸清底數的基礎上,加強年度融資計劃審核,明確年度債務規模總量管控和壓降目標。合理擬定隱性債務化解計劃,規范落實隱性債務化解資金。做好存量地方政府隱性債務周轉接續并按要求及時向市債務辦履行申報審核工作。

24.強化債務成本管控。對融資綜合成本6%以上的所有存量債務進行梳理分析,督促國有公司制定債務置換計劃。修訂完善債務周轉基金管理辦法,加強國有公司賬面資金額度合理性分析,在嚴防流動性風險的同時,用好管好債務周轉基金,實現資源最優配置,不斷降低債務融資成本。

25.實施債務“三年瘦身”計劃。堅持底線思維,將財政預算安排作為政府投資項目實施的必要條件和剛性約束,形成各級各部門共同管控債務的合力。

26.做好債券項目儲備。密切關注政策動向,加強重大項目整合,對符合債券資金投向、有債券資金需求的項目,提前籌劃,有效提高債券申報成功率。同時,加快新增債券資金使用進度,避免出現資金用途調整情況,加強新增專項債券項目績效評估。

27.做好化債資金安排的資產回購確認。加強與國有公司協調,對2018年以來區財政安排的化債資金,梳理排出相應的建設項目,做好回購確認并簽訂回購協議。

六、創新監管機制,深入推進財政管理改革

28.深化區鎮財政體制改革。建立區鎮共同財政事權和支出責任合理分擔機制,促進區域協調發展。加強鎮級預算管理,全面實現鎮級預算執行過程指標控制,推進鎮級預算管理一體化建設。調整完善區鎮土地收益結算辦法。

29.深入推進預算管理一體化改革。按照上級財政部門統一要求,做好新上線模塊的部署,落實預算管理一體化改革相關工作任務,按統一模式編制四本預算。加強財政關鍵信息基礎設施建設,持續深化應用一體化平臺,賦能財政管理。加強信息化應用維護,保障信息、網絡、數據安全。

30.深化預算績效管理改革。制定完善全面實施預算績效管理相關制度、預算績效管理業務規范和工作流程。擴大納入績效目標管理的支出規模和納入整體支出績效目標管理的預算單位數量。健全績效目標編制、績效跟蹤和績效評價結果應用體系。

31.深化國庫集中收付制度改革。建立健全科學、規范、便捷的財政票據管理體系,在做好試點單位改革的基礎上,拓寬應用場景,擴大改革覆蓋面,實現財政電子票據在醫療、教育、交通等行業和領域的全面使用。有序推進鎮級國庫集中支付電子化改革,穩步推行41家農村中小學國庫集中支付改革。

32.構建預算執行動態監控機制。建立健全監控系統,設置預警規則,明確監控范圍,發揮系統動態監控、實時糾偏功能,提高財政資金使用的規范性。平衡好管理與服務的關系,加快形成“審核審批權限下移、監管后續服務上位”的預算執行監管新格局,促進各單位預算執行規范高效。

33.完善項目評審機制。前移項目評審關口,著力解決政府投資項目“重建設、輕前期”的問題,做好前期方案論證評審的提醒工作,督促單位提前啟動前期方案的制定和論證評審。

34.完善政府投資項目管理體系。制定和明晰竣工項目財務決算工作規程,加強財政部門對各類政府投資建設項目竣工財務決算和資產移交情況的監督、檢查和指導力度。制定區本級公共基礎設施資產管理辦法。搭建政府投資項目全流程信息化管理平臺。

35.建立健全政府采購管理體系。發揮監督管理職能,全面落實政府采購相關政策,突出全過程監管,抓好專項督查,規范政府采購行政執法行為。

36.推行基層財政崗位標準化管理改革。在厘清基層財政各崗位之間職責劃分、明晰內部崗位職責的基礎上,制定崗位說明書,全面推進基層財政崗位標準化管理改革,強化基層財政運行的規范意識、標準意識。修訂完善基層財政星級考核辦法,突出重點,兼顧一般,落實日常監管要求。

37.落實財經秩序專項整治行動。貫徹落實財經秩序專項整治行動方案,聚焦落實國家減稅降費政策、落實黨政機關過緊日子要求、兜牢兜實“三保”底線、提升國庫管理水平、推動資產管理規范化、保持政府債務監管高壓態勢等六項重點任務,細化責任分工,明確時間節點,認真開展自查自糾、整改完善和長效機制建設。

七、深化國企改革,做強做優做大國有資本

38.加強黨對國有企業的領導。發揮黨委“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實”作用,落實黨委前置研究重大事項規程要求。

39.落實國企改革“三年行動”任務。圍繞完善現代企業制度等8個方面119項任務深化改革,督促區屬企業做好信息采集、臺賬管理和任務評估,突出工作進度、改革成效、成果轉化,打好收官之戰。

40.加強董事會建設和經理層管理。加強企業董事會建設,推動督促外部董事盡責履職;全面建立董事會向經理層授權的管理制度,保障經營層行使職權。

41.強化投資風險管控。對區屬國有企業基金、擔保、房地產等高風險投資領域開展專項檢查調研,建立投資項目負面清單制度,強化投資風險、經營風險管控,督促企業建立重大經營風險事件報告工作制度。

42.推動企業優化布局結構。指導區屬企業圍繞9項核心業務板塊,優先向主業配置資源,培育新產業、新業態,確保實現經營性收入、利潤總額、稅收貢獻三個“平穩增長”,資產負債率控制在65%以內。

八、全面從嚴治黨,推動作風效能提質增效

43.嚴格落實全面從嚴治黨主體責任。深入貫徹落實全面從嚴治黨主體責任各項規定,壓實黨組主體責任、黨組書記第一責任人責任和班子成員“一崗雙責”。落實黨組主體責任清單,簽訂黨風廉政建設責任書,切實保證黨風廉政建設落地見效。

44.筑牢拒腐防變思想防線。深入開展“十百千萬”廉潔宣教5.0工程和“以案說紀+”活動,抓好管錢、管物、管人等重點領域,常態化開展理想信念宗旨教育、黨章黨規黨紀教育和形勢政策法規教育。

45.加強作風效能建設。圍繞“十聚焦十查擺”,扎實推進“機關作風建設提升年”各項活動。堅持糾“四風”樹新風并舉,扎實推進“三低一亂”行為專項治理,在“快、優、實”三個字上體現作風轉變。聘請行風監督員,堅持抓好突擊檢查和明察暗訪,將作風效能建設與個人平時考核、科室精細化考核相掛鉤。

46.深入推進法治財政建設。緊扣“厚植為民情懷、提高執法水平”主題教育,抓好法治隊伍建設,嚴格規范財政行政執法,強化對財政權力運行的制約和監督。堅持依法理財、科學理財。全面推進政務信息公開,推進財政重大決策科學化、民主化、法治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