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中小學、職業學校、幼兒園,各教育督導組,各社區教育中心,局直各單位:
現將《通州區教育體育局2021年工作要點》印發給你們,請認真學習,遵照執行。
南通市通州區教育體育局
2021年1月28日
(此件公開發布)
通州區教育體育局2021年工作要點
2021年是“十四五”規劃開局之年,全區教育體育系統要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強化黨建統領地位,全面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和五育并舉教育方針,堅持向“德育、管理、改革、智能、學習、教師成長、校園安全”七個方面要效益,打造新時代“崇學通州”品牌,圍繞更高水平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建設,不斷提升體育發展質量和效益,推動通州教育體育高質量發展。
一、工作目標:
扎實推進“特色育人行動”,堅持為黨育人、為國育才,把立德樹人作為根本任務,在統籌推進“五育并舉”中做優、做強;全面推進“共融發展行動”,深化教育體制機制改革,加大城鄉一體化建設,促進教育優質均衡;有效推進“質量提升行動”,圍繞新高考改革方案,優化教育評價,確保中考全市領先,高考成績進入全市第一方陣;深入推進“教育清風行動”,圍繞人民群眾反映的熱點難點,加大師德師風整治力度,優化教育生態,努力辦人民滿意的教育;持續推進“體育創優行動”,圍繞省縣級體育重點工作督查考核,以群眾體育為基礎,體育產業為支撐,競技體育為引領,不斷加快公共體育服務體系建設,提高人民群眾體育獲得感和幸福感。
二、主要工作:
1.強化黨建統領,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
《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指出,“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牢牢把握社會主義辦學方向,使教育系統成為堅持黨的領導的堅強陣地?!币⒔∪h組織統一領導、黨政齊抓共管、部門各負其責的教育領導體制,區委教育工委職能具體化、實體化。組織全系統深入學習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通過書記講壇、支部微黨課、黨員示范課等方式,展示學習活動成果。繼續開展學習蘇州“三大法寶”,回答南通“發展四問”,做好通州教育答卷。繼續深化“我是黨員,我幫你”行動,切實做好貧困生、學困生和心理危機學生的關愛工作,拓寬扶貧助學范圍,健全貧困學生數據庫,提高學生資助精準率。
結合慶祝建黨一百周年活動,組織形式多樣的慶?;顒印3浞职l揮黨組織推動教育高質量發展的戰斗堡壘作用,規范黨組織生活,嚴格黨員日常監管,著力提高教體系統廣大黨員政治覺悟和政治能力。建立教體系統黨建品牌體系,深入打造書記黨建項目,力求做到“一校一品”,努力形成一批具有推廣價值的實踐研究成果,以優異成績向建黨100周年獻禮。
2.統籌五育并舉,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
堅持為黨育人、為國育才,深入推進八類特色實驗試點學校(小學生行為養成實驗學校、德育特色實驗學校、新勞動教育特色實驗學校、體育特色實驗學校、藝術特色實驗學校、小學英語實驗學校、STEAM教育實驗學校、小學珠心算教學實驗學校)創建工作,構建全區五育并舉新樣態。
——將德育工作放在首位。建立健全全員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工作機制,推進“三生”品格提升工程,加強學科德育滲透和習慣養成教育,確保德育工作有聲有色有實效。強化全區中小學意識形態教育,統籌推進中小幼、職業學校思政課一體化建設,指導學校開發一批思政校本課程,組織評選區級思想政治教育先進典型和示范學校。加強德育工作隊伍建設,培養一批市區級德育名師,推進學科德育專項課題研究,打造區域德育品牌。加強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開展有針對性地家庭教育指導,創建全國“家校共育”試驗區,推進“雛鷹起航”家庭教育提升計劃,建設全區家長學校骨干教師隊伍,進一步凝聚家校共育合力。
——加強學校體育美育工作。認真實施陽光體育活動,確保學生每天鍛煉一小時。扎實做好《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工作,確保學生體質健康標準合格率達95%以上。落實體教融合,創建足球、毽球、啦啦操、羽毛球、幼兒籃球等體育特色學校(園)。以啦啦操區域性特色項目建設為引領,做好學校體育“一校一品”推進工作,打造我區體育特色教育。以“金沙風”教師藝術團為載體,提升全區美育工作水平。推進初中生藝術素質測評,逐步建立和完善小學、初中藝術教育銜接機制。認真組織舉辦第八屆中小學生藝術節,做實做好“合唱實驗學?!保瑒撔隆敖浀湟魳沸蕾p”活動,形成以樂動人、以美化人的學校藝術氛圍。加快區內藝術體操教師隊伍的培養,打造一支體育、藝術相互融合的師資力量。強化青少年宮的業務引領作用,推動學校少年宮建設與發展,打造優質的第二課堂。
——全面加強學生勞動教育。以“區域推進中小學新勞動教育課程基地建設”為抓手,深入推進新勞動教育特色創建,打造勞動教育區域特色品牌。各學校要在系統的文化知識學習之外,有目的、有計劃地組織學生參加日常生活勞動、生產勞動和服務性勞動,讓學生動手實踐、出力流汗,接受鍛煉、磨煉意志,培養學生正確勞動價值觀和良好勞動品質。健全勞動教育課程,設立勞動教育必修課和勞動周,保證必要的勞動實踐時間,其他課程有機融入勞動教育內容和要求。逐步構建體現時代特征的勞動教育體系,發揮勞動教育樹德、增智、強體、育美的綜合作用。
3.深化教育體制機制改革,促進城鄉教育優質均衡
強化教體局對區域內義務教育學校教師的統籌管理,建立健全中小學教職工編制、人員經費、崗位設置、交流輪崗、崗位聘用、績效工資分配、考核獎懲機制。統籌規劃全區中小學(幼兒園)師資配備,努力通過公開招聘、定向生分配、區外引進等方式補充教師,探索推進學前教育教師備案制,確保全區教師數量基本滿足教育事業發展需要,師資隊伍結構明顯改善,教師隊伍整體素質明顯增強。推進人才政策創新,分層次、分梯隊引育高層次、專業型教體人才。修訂提高名優人才獎勵考核標準,努力發揮教體人才在推進教育高質量發展中的作用。通過“名校+分?!奔瘓F化辦學和教育管理共同體等模式,優化教育集團和教育聯盟運行機制,擴大優質學校輻射范圍,充分發揮集團校在校務管理、特色建設等方面的示范作用,強化對聯盟牽頭學校的考核,利用新優質學校創建、省市級學科基地、項目建設等契機,減少校際差距,推動學校教育優質均衡發展。
4.確保教育投入,持續推進學校工程建設
立足服務區域協調發展和新型城鎮化需要,進一步優化區域、城鄉教育資源配置,加快推進學校建設,按照省定要求配置全區教育資源。按序實施古沙小學、五接九年一貫制學校、金沙灣九年一貫制學校、新壩小學擴建、通州高級中學體育館、通州中專體育館和學生宿舍、實驗中學報告廳等建設工程,啟動金北學校遷建工程。嚴格執行基本建設程序,嚴格按照學校建設現行標準,嚴格落實項目管理相關制度,規范操作,高效推進,確保各項目按時開工建設。2021年,計劃投資6000萬元,完成校園安全提升工程、中小學校1500個教室照明系統的改造,以及石港中學、金沙中學、劉橋中學等三所學校運動場地的改造。扎實推進“光明未來”視力保護工程,對全區中小學生視力進行全面篩查,建立學生視覺健康檔案和管理平臺,全力創建“全國兒童青少年近視防控試點區”。積極開展智慧校園創建,力爭全區80%的中小學校通過智慧校園驗收。
5.加強教學管理,穩步提升教育發展水平
以江蘇高考改革為指針,強力跟進普通高中教育發展的時代要求,推進高品質高中建設。深化基礎教育課堂教學改革,務實教學“六認真”過程管理和考核,以強烈的質量意識、目標意識、追趕意識,接受新考驗,交出新答卷,初中教育發展水平確保在南通市領先,小學素質教育確保校校有亮點。加快省市優質幼兒園創建,提高普惠率、公辦率。提升職業教育辦學層次和辦學水平,建立健全適應“雙元”育人職業教育的體制機制,支持通州中專創成省中職“領航學?!?。社區教育不斷轉型升級,構建終身教育體系,推進學習型社會建設。民辦教育管理規范,校外培訓機構形成長效管理機制。特殊教育優化建設融合教育資源中心,努力向高中特殊教育延伸。
6.加大課改力度,有效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認真落實《關于提升中小學教育教學質量的實施意見》(通教發〔2020〕7號),切實把綜合素質評價作為發展素質教育、轉變育人方式的重要制度,強化其對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引導作用。以教學改革為中心,落實南通市“立學課堂”課改要求,推進通州“學的課堂”提檔升級,扎實提高課堂教學質量。進一步加強對幼兒園保教工作的指導力度,通過區域申報省課程游戲化項目,帶動區域整體聯動,全面推進課程游戲化進程。規范義務教育學校辦學行為,健全中小學課后服務制度,切實減輕學生過重課業負擔。以學科工作室為平臺,加強學科教學研究及新高考、中考研究,加強對區域新高考常規教學的調研與指導,提高教師落實新課標的實踐能力,適應新高考“一核四層四翼”的總體要求。各項招生工作公平公正,考試組織平穩順利,達到“準備零疏漏,考務零失誤、安全零事故”。
7.優化師資管理,提升教師隊伍專業素養
圍繞建設高素質專業化創新型教師隊伍建設總體要求,提升省市級教師發展基地校、“四有”好教師團隊、名師(學科)工作室、通州教師教育創新實驗中心、鄉村骨干教師培育站等建設質量,繼續推進研訓員到學校任教任職,全面推進 “啟航”“遠航”“領航”三大教師培訓工程。努力盤活全區師資配置,深入推進鄉村教師支持計劃,以義務教育教師交流為抓手,通過全職支(援)教、上掛鍛煉、走教等多種交流形式,鼓勵各學段間教師交流,推進教師交流輪崗的制度化和常態化。繼續做好教育援藏、援疆、援陜、援助泗洪工作。加強梯隊培養,著力做好蘇教名家、領航校長、教育家型教師、卓越教師培養,繼續推樹2~3名江蘇省特級教師,充分發揮本土教育教學名師示范引領作用,重視培養90后“種子”教師。傳承以往師能競賽輔導成功經驗,做好各級青年教師教學和班主任基本功大賽人員選拔、強化培訓等工作,繼續保持在省市同行中領先地位。引入高校智庫,加強與高等院校的教師培訓合作,進一步提升學科教師培訓質效。加強對中小學學科教師,尤其是畢業班教師的上崗培訓,組織初、高三畢業班教師及四十周歲以內非畢業班教師同步參加初、高三模擬考試,著力培育我區學科骨干教師和命題隊伍。加強教育科研工作,助力區域教育發展、學校發展和教師發展,逐步形成“課程、課堂、課題”三課聯動的教育科研創新文化新格局。健全績效工資激勵機制,完善學校績效工資分配辦法,不斷提高教師福利待遇,形成尊師重教的社會風尚。
8.立足精致管理,不斷提升學校辦學品質
按照教育部等上級部門關于規劃編制的總體部署要求,科學謀劃各校“十四五”發展規劃。綜合應用多種形式的“精致管理校校行”管理檢查、督查,緊跟省市各級對學校各條塊工作管理的新要求,堅持問題導向、目標導向、效果導向,有針對性地推進學校常規管理改革,提高學校管理品質。校長為學校第一責任人,以項目化管理為抓手,優化校長培訓學習活動,依托南通市“領航校長培養工程”,創造條件培養一批“名校長”,全面提升校長治校能力。深入推進“1+1+1”學趕行動,與區外先進縣區開展交流,在對標找差中認清優劣勢,碰撞新思維,為學校管理增添新動力。加強學校與社會的互動,探索社會資源參與學校管理的能力和效果,提高校長的管理能力,提升學校辦學品質。綜合運用融媒體,提高各學校網站、公眾號采編、發布質量,優化教育宣傳和輿情應對工作,完善意識形態工作分析研判和情況報告制度,爭取社會對教育工作更多的理解與支持。
9.強化教育督導,著力提升教育治理能力
深入貫徹落實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于深化新時代教育督導體制機制改革的意見》,進一步建立健全中小學素質教育督導考核和幼兒園辦園行為督導評估體系,廣泛開展有針對性的訂單式評估、發展性評估、包診制評估。充分發揮區政府教育督導委員會成員單位職能,健全完善“兩層三級”督導網絡,形成政府負總責、督導部門牽頭協調、職能機構跨部門合作運行的有效機制。保障政府教育督導機構獨立行使職能,建立社會各方力量參與的專家庫,引進第三方對學校進行調研性評估,增強教育督導的專業性、權威性。深化“包診制”清單式督導、“四個一”行動、“責任督學接待日”等創新舉措,通過加強專項督導和責任督學掛牌督導工作的有效開展,與社會、家庭、學校建立有效的溝通渠道,以問題導向、需求導向和責任導向,不斷提高教育督導質量和水平,推動各類主體切實履行教育職責。
10.常態防疫機制,牢牢堅守師生安全底線
慎終如始、抓細抓實做好全區教體系統各級各類學校及社會培訓機構常態化疫情防控,制訂、完善防控方案,優化工作機制,做好監測預警、應急處置、物資保障等全鏈條、各環節準備。以“平安校園”創建為抓手,進一步夯實安全基礎,壓實學校安全主體責任,保障學校師生生命財產安全。深入開展校園和校車安全專項整治“三年大灶”行動,有序推進“校園智慧安防”建設,不斷提升校園安全長效管理和校園突發事件應急管理水平。繼續配合相關部門做好校園周邊環境整治。切實加強校園安全日常管理和隱患排查,全方位消除食品安全隱患,規范危險化學品管理,推動學校加強消防安全教育,在中小學和幼兒園建立完善的網絡安全和管理機制,堅決守住安全底線。
11.圍繞群眾需求,促進體育事業健康發展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發展思想,不斷提升體育發展質量和效益,體育事業持續保持良好發展態勢。進一步優化公共體育服務。加強公共體育服務頂層設計,制定《通州區全民健身實施計劃(2021~2025年)》。對標上級要求,科學推進全民健身場地設施擴面提質,繼續新建一批嵌入式市民健身球場。優化落實新建住宅小區全民健身場地設施配建質量,確保規劃的科學性,提升設施的實用性。廣泛開展體質監測和健身指導下基層服務,擴大《國家體育鍛煉標準》測試面,培養促進社會體育指導員積極發揮作用。大力開展全民健身活動。在抓好“體彩賀歲”“體育旅游夢幻之春”“全民健身月”系列賽事基礎上,用好新出臺的體育社團激勵辦法,充分發揮體育社團作用,鼓勵鎮(街道)開展符合地域特色的活動。全力辦好我區第四屆運動會暨第三屆全民健身運動會。發揮好企業對體育事業的作用,通過政府搭臺、群眾參與、企業唱戲,舉辦更多群眾參與度高、社會性強的活動,形成政府、群眾、企業三贏的良好發展局面。推動體育產業融合發展。以開沙島運動休閑特色小鎮和進鮮港鮮花小鎮汽摩基地為牽引,創建金牌賽事,發展體育旅游,提升我區體育產業基地對外影響力,促進體育產業融合發展。全面提升青少年體育工作水平。優化區人民體育場、區體育中心職能,從少體校、乒乓球運動學校抓起,加快推進體教融合,以三大球、田徑、游泳、體操、乒乓球、羽毛球、毽球等項目為重點,力爭更多學校創成體育特色學校。
12.堅持依法治教,營造風清氣正教育生態
推動習近平法治思想融入學校教育,推進學校治理體系和治理現代化,積極開展“法治型”機關創建和法治校園建設。全面開啟“八五”普法工作,扎實推進教育系統學法用法工作,進一步落實《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綱》,強化青少年普法教育工作。整治“四風”隱形變異新問題、教育領域人民群眾反應強烈突出問題,完善廉政風險排查及防控措施。堅持管行業就要管行風的長效機制,逐級壓實全面從嚴治黨和作風行風效能建設主體責任,推動黨風廉政建設走向深入。全面分析和總結財務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及時修訂通州區教體系統財務管理制度,規范資金支付流程。積極開展財務收支審計,加強對公用經費使用的監督檢查;開展校長任中經濟責任審計,強化對權力運行過程的監督制約。建立教師誠信體系,實行師德考核負面清單制度,堅決從嚴處理教師師德失范行為,營造風清氣正的政治生態和育人環境。
同時,繼續做好新時代文明實踐、工青婦、老干部、關工委、紅會、統戰、語言文字、新教育實驗、檔案等工作,為通州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更好的教育支撐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