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免费在线_久久久另类综合_成人精品一区二区_天天操夜夜欢

當前位置: 首頁 / 專欄 / 健康教育宣傳專欄

現在一頓飯的熱量太高了!院士提醒:適當饑餓感會啟動長壽基因

發布時間: 2024-12-05 08:53:35
信息來源: 健康時報
【字體:

“吃飽穿暖”是生活水平提升的標志,然而“吃得過飽,過度保暖”,卻可能對健康造成損害。過去老話常講,“想不生病,肚里常空”“若要身體安,三分饑和寒”……這些看似簡單的幾句話,實則蘊含著深刻的健康智慧。

中國工程院院士、心血管疾病專家張運2024年12月2日在接受央廣網采訪時表示“現在,我們一頓飯的熱量太高了,一頓酒肉大餐差不多5000大卡的熱量,而一般人的基礎代謝只需要600大卡。”

“越來越多的基礎研究證明,吃八成飽、有饑餓感會啟動長壽基因;穿不暖、稍微有些寒冷感,也會啟動長壽基因。而穿得過暖、吃得過飽對身體是不好的。”張運院士表示。

中國科學院院士、廈門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林圣彩2024年4月在大象新聞采訪中也表示:“大自然似乎留下了一個規律,人們需要適度的饑餓,這種饑餓狀態會引發生物反應,促使長壽因子的生成。從分子機制的角度來看,我們的研究表明,饑餓確實能夠促進健康和長壽。”

對于身體消耗很大的人來說,吃得飽、保證營養很重要;但對于大多數普通人來說,尤其是久坐一族,每天消耗的能量本就不多,更適合“少吃點”。

2023年,刊發在《自然-衰老》期刊上的一項研究發現:減少25%卡路里的攝入(約保持七八分飽),可將健康成年人的衰老速度減緩2%-3%,意味著死亡風險降低10%-15%。

“適當少吃”是如何改善健康的呢?有研究就發現,“八分飽”可改善新陳代謝和免疫反應。2022年刊發在《科學》期刊上的一項研究,通過2年的臨床試驗驗證了適當限制熱量攝入對人的益處。

這項研究招募了218名年齡在21-50歲的健康人,飲食分為兩組:

(1)試驗組:八分飽(每天熱量攝入降低14%)

(2)對照組:正常飲食

研究歷時2年,在第12個月、24個月收集參與者的血液、脂肪等樣本,并測量各項指標。

結果發現,“八分飽”參與者的免疫器官胸腺的體積與兩年前相比明顯增大、新生T細胞數量增多,而對照組則幾乎沒有變化。此外,“八分飽”改變了脂肪組織的基因表達,這些基因主要與線粒體生物合成、抗炎反應以及胰島素信號等有關,通過這些通路在壽命延長中發揮著重要作用。

“適當少吃”不是盲目節食,也不是盲目挨餓,而是保證營養的基礎上,熱量少一點,偶爾餓一點。每個人依據個人的實際情況來調整。

1.適量多吃高纖維食物,減輕饑餓感

高膳食纖維食物既能“抗餓”,又不會給身體帶來熱量和負擔。2024年《科學轉化醫學》刊發的一項研究發現:與食用“低膳食纖維食物”的人相比,經常吃“高膳食纖維的食物”的人腸道內能檢測出更多的多肽酪氨酸-酪氨酸,這種多肽能減輕饑餓感,幫助少吃。同時,這些人還顯示出更強的食欲下降效果。這也說明高膳食纖維的食物,能幫助少吃、抑制食欲。

2.控制好三餐的比例,晚餐可少吃

既要限制飲食,但也要保證營養,一般推薦按照“三餐制”分配熱量:早餐30%、午餐40%、晚餐30%。

對于初次想要嘗試“少吃”的人來說,可以適當減少晚餐的熱量攝入。晚餐和睡眠間隔時間短,吃多了不利于消化。

3.換小一點的餐盤,調整進食順序

吃飯時把餐盤、碗等換成小一點的。飯盛得少,就能避免出現自己本身已經吃飽了,但“剩下兩口飯,別浪費吃了吧”的情況,也能一定程度幫助減少熱量攝入。

同時調整吃飯順序:菜→肉→主食。吃飯的時候先吃蔬菜和肉,最后吃主食。這樣的飲食順序可以更好實現熱量最小化,飽腹感最大化。

4.雖然適量少吃,但要吃健康食物

有人認為,既然少吃那就隨便吃一點東西行了,還節省時間,其實這樣就大錯特錯了!

建議少一些不健康的“超加工食品”,多吃一些天然的健康食物,如:新鮮的水果、蔬菜、肉類、全谷物、牛奶、蛋類、豆制品等。

北京協和醫院臨床營養科主任醫師于康2023年在健康時報刊文介紹,選營養素密度高的食物,有助于幫人體獲得所缺的營養,同時又能避免能量過剩。而且,營養是免疫力的基礎,蛋白質、維生素等營養素是守護免疫力的關鍵營養素。

哪些是常見的高營養密度的食物呢?戳↓

微信圖片_20241205090028.png

5.三餐固定好時間,晚餐別太晚

三餐定時有助保持健康體重。一般建議早餐7-8點吃完,午餐一般在12-13點吃完,晚餐依據工作時間固定在18-20點左右,20點后盡量避免進餐。

推薦晚飯早點吃,也不無道理。2021年《營養素》雜志刊發了一項超7萬人的研究顯示:20點前吃完晚餐的人疾病風險更低。而且晚餐時間最好規律,不規律將大大增加腦出血風險。

6.吃飯細嚼慢咽,不要看手機

吃飯盡量不要狼吞虎咽,每一口食物都刻意地多咀嚼幾下,這樣你的大腦會更容易察覺到飽感。

此外,吃飯時也要專注,不要刷手機、追劇,這樣難以讓大腦更容易感受到是否吃飽。

7.吃到八分飽,放下碗筷離開餐桌

我們每個人都要摸索自己七八分飽的飯量,需要不斷感受和調整。如果吃飯時間相對規律、固定,這頓吃了七八分飽,下一餐前可能會有稍稍的饑餓感,但不會餓得很難受。

另外,如果自己感覺吃到七八分飽,就立刻放下碗筷、離開餐桌,否則可能忍不住再吃一點。


(責任編輯:張海峰)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累計次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