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免费在线_久久久另类综合_成人精品一区二区_天天操夜夜欢

當前位置: 首頁 / 數據發布 / 數據解讀

2023年通州區農業經濟發展情況分析

發布時間: 2024-02-28 16:21:08
信息來源: 通州區統計局
【字體:

區統計局供稿(成玉)2023年,通州區委、區政府認真貫徹落實中央一號文件精神,深化推進鄉村振興戰略,強化農業基礎地位,加快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積極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進程,加快農業強區建設,進一步夯實“三農”基本盤,發揮壓艙石作用,農業農村經濟形勢總體保持平穩發展。

一、農業農村生產現狀

(一)農業經濟平穩增長

2023年,全區農林牧漁業現價總產值128.17億元,按可比價計算比上年(下同)增長3.7%。農林牧漁業增加值84.26億元,增長3.7%。其中,農業增加值占農林牧漁業增加值的比重為65.1%,拉動農林牧漁業增加值增長1.9個百分點。

(二)糧食產量穩中有升

糧食總產穩定。2023年全區糧食播種面積113.87萬畝,增長0.1%,綜合畝產446公斤,增長0.5%,總產50.75萬噸,增長0.5%。

全區夏糧播種面積50.42萬畝,綜合畝產355公斤,總產17.91萬噸,均與上年基本持平。其中,小麥播種面積41.37萬畝,增長0.2%;畝產388公斤,與上年基本持平;總產16.06萬噸,增長0.1%。

全區秋糧播種面積63.45萬畝,增長0.1%;綜合畝產518公斤,增長0.7%;總產32.84萬噸,增長0.8%。其中,水稻播種面積40.27萬畝,增長0.1%;畝產633公斤,增長0.7%;總產25.49萬噸,增長0.7%。玉米播種面積9.54萬畝,下降1.6%;畝產495公斤,增長0.6%;總產4.72萬噸,下降1.0%。大豆播種面積12.50萬畝,增長3.1%;畝產190公斤,增長2.7%;總產2.38萬噸,增長5.9%。

(三)油料面積產量“雙增”

全區油料播種面積20.67萬畝,增長8.1%;綜合畝產227公斤,增長1.4%;總產4.68萬噸,增長9.6%。其中,油菜籽播種面積16.20萬畝,增長10.6%;畝產231公斤,增長1.6%;總產3.74萬噸,增長12.4%。

(四)棉花面積產量“雙降”

全區棉花播種面積212畝,下降31.8%;畝產80公斤,下降4.1%;總產17噸,下降34.6%。

(五)蔬菜產量穩定增長

2023年,我區進一步加大“菜籃子”穩產保供力度,不斷改善種植結構,積極推廣蔬菜新品種新技術,推進蔬菜產業平穩發展。全區蔬菜播種面積44.02萬畝,增長0.4%;蔬菜畝產2252公斤,增長3.5%;蔬菜總產量99.16萬噸,增長3.9%。其中,四季度由于氣候適宜,肥水充足,種植管理科學,總產增長4.6%,有力地拉動了全年蔬菜生產繼續向好。

(六)畜牧業產能繼續承壓

2023年,全區生豬出欄16.22萬頭,下降3.3%,存欄9.10萬頭,下降28.5%。能繁殖母豬存欄0.66萬頭,下降6.3%。山羊出欄14.78萬只,下降7.8%,存欄10.81萬只,下降18.5%。家禽出欄514.08萬只,增長7.8%,存欄179.54萬只,下降18.6%,禽蛋產量1.10萬噸,下降16.2%。

(七)農村居民收入持續增長

2023年,全區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4876元,增長6.9%,比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增幅高2.1個百分點。其中,工資性收入20724元,增長7.2%;經營凈收入8808元,增長6.3%;財產凈收入1319元,增長6.6%;轉移凈收入4025元,增長6.8%。

二、存在問題

一是生豬穩產增產難度大。生豬價格整體呈下跌趨勢,各類飼料價格同比均上漲,養殖利潤空間受到明顯擠壓,部分養殖戶出現虧損,嚴重影響補欄積極性,加上環保、耕地紅線等因素,養殖戶對新建、擴建豬場意愿不強,提升產能信心不足,多持觀望態度。

二是糧油增產壓力較大。一方面種植業生產面臨耕地、資源瓶頸制約,油料種植增長潛力有限,規模化程度不高,糧食生產經過持續幾年穩定增長后,已出現后勁不足的現象,水稻、小麥單產在高基數上保持增產難度越來越大。另一方面種植業生產面臨不確定因素增多,諸如惡劣天氣、病蟲害、生產成本、農產品市場價格等,農業經營風險加大,持續提高農業效益的約束越來越多。

三是農業合作社帶動能力不強。目前我區農業合作社普遍存在技術人員不足,年齡偏高、知識老化現象,經營能力相對偏低。一些地方農業合作社存在有名無實的現象,重數量、輕質量,制約了合作社功能的充分發揮。絕大多數合作社服務范圍小,與會員聯結松散,產業鏈條短,沒有形成產供銷一體化,參與市場競爭能力偏弱,輻射帶動能力不強。

三、對策建議

一是多措并舉穩定生豬產能。合理規劃養殖用地,鼓勵引導建設標準化規模養殖小區,鼓勵養殖企業向非農業用地發展,解決用地難問題。重點抓好動物防檢疫、產品檢測以及信息服務體系建設。繼續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在土地、稅收、技術等方面給予扶持。相關部門要高度重視生豬產業,加快推進生豬產業提質增效、轉型升級,完善生豬產業貸款、保險政策,提升保障水平、降低經營風險,穩定生豬市場供應。

二是提質增效促進農業生產。持續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形成與現代農業生產和經營方式相適應的基本農田,實現高效益、高效率的可持續發展。加強農業科技推廣應用,降低成本投入,提高單位產出,切實提升農業生產效益。及時開展苗情、墑情、病蟲情監測,科學防范惡劣氣候及病蟲害,以適應農業發展的需要。

三是深入推進合作社規范化建設。提高合作社發展活力,增強帶動能力和服務能力,使農民合作社真正發揮發展現代農業的主力軍作用,充分發揮農民合作社在推動產業鏈建設中的重要作用。積極引導合作社拓寬服務領域,推進農民合作社由專業社向綜合社發展,向農業服務業延伸。探索組建富民合作社,引導農民入股參與農家樂休閑旅游業等項目開發建設,帶領農民向三產轉移,在三產中充分創業就業,在農業功能拓展中獲得更大的增收空間。

(責任編輯:賁慧)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累計次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