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長江入海口北岸的南通通州,有一座小鎮,這鎮不大,古運河穿行而過,因煮鹽興盛,得名二甲。這里盛產一種“靛藍奇花”——藍印花布,如青花瓷般優雅沉穩、美麗文靜,頗受國人偏愛。
2022年9月,“二甲藍印花布”經國家知識產權局商標局核準注冊,獲批國家地理標志證明商標。截至目前,南通市共有地理標志45件,其中地理標志產品13件、地理標志商標32件,總數全省第三。
二甲藍印花布歷史悠久,最早見于漢代,明朝中葉進入鼎盛時期,清朝時,二甲所產的“小青缸”藍印花布更被選為向清代朝廷進貢的地方特產。
上世紀90年代,二甲藍印花布出口日本、香港等國家(地區),獲得客商一致好評,其使用的明清時代老紋樣具有鮮明的地方特色,深受旅游市場青睞。二甲藍印花布逐步發展出實用、裝飾多種類型,傳統手工藝品走入了現代民眾生活。
2007年,二甲鎮藍印花布被國家確定為非物質文化遺產。2012年“振興染坊”王振興被評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南通藍印花布印染技藝代表性傳承人。
為了繼續挖掘二甲藍印花布的文化價值,合理、充分地利用與保存人文資源和遺產,有效地保護優質特色產品,提高二甲藍印花布的市場附加值,發展區域特色經濟,實現產業興農、產業富農,通州區市場監管局積極開展二甲藍印花布地理標志證明商標的申報創建工作。
通州區市場監管局深入調研走訪,走進老街,深入小巷,尋訪世代居住的二甲老文化人、問詢技藝傳人,了解藍印花布在二甲的起源發展,進一步深挖藍印花布歷史蘊藏,收集豐富地理標志申報材料的歷史文獻資料。建立部門溝通協調機制,充分發揮市場監管及屬地政府、地標專業機構的人員力量,給予申報主體專業化輔導和全方位咨詢,幫助申報主體完成申報。
該局還組織了網絡直播推介會等多場宣傳推廣活動,幫助二甲藍印花布打開銷路,推動“老手藝”適應“新市場”,創造“新價值”。
、
下一步,通州區市場監管局將繼續堅持“發展一個地標、做強一個品牌、發展一個產業、造福一方百姓”的初心,培育發展地理標志助力鄉村振興,凝聚各方力量共同推動通州特色產業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