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區水稻陸續進入破口抽穗期,正是水稻多種病蟲集中危害高峰期,也是水稻產量和品質形成的重要階段。為切實做好水稻穗期病蟲害防控工作,確保秋糧穩產增收,8月23日下午,區農業農村局組織召開全區水稻穗期病蟲防治工作會議,各鎮(街道)農業農村和社會事業局負責人、部分農業經營主體代表,農資經營龍頭企業代表等40余人參加了會議。
會上,區植保站站長張宏軍首先交流分析了當前水稻病蟲害發生情況并部署下一階段防治工作。今年我區水稻生長過程遇高溫天氣,生育進程加快,預計8月25日左右大面積破口抽穗,其破口期與氣象部門預測的多陣雨天氣吻合,再加上80%主栽品種多為感病品種,穗頸瘟流行風險高,需要抓破口關鍵期嚴格防治。
另外,“兩遷害蟲”的稻縱卷葉螟出現數次發蛾高峰,蛾量大,卵量充足,前期已多次及時發布情報防控。據區植保站最新病蟲監測分析,預計四代稻縱卷葉螟會偏重發生,局部大發生,各鎮街仍要毫不松懈地繼續加強防治。隨后,區農業技術推廣中心主任馬小莉對于當前水稻生產形勢進行了分析,并對防治指導工作和后期田間培管要點給出了有針對性的建議。區農業農村局總農藝師陳妍池對各鎮街的惠農政策落實給予了肯定,并希望各鎮街能繼續全力做好水稻穗期病蟲防治用藥的宣傳及糧食安全工作。
會議多次強調,在防控措施上,全區水稻必須確保穗頸瘟2次防治不動搖,第一次防治要抓住水稻破口前3-5天至破口5%時進行,主要對穗頸瘟、紋枯病、稻縱卷葉螟、稻飛虱進行防治,兼治稻曲病、大螟,第二次防治在第一次防治的基礎上隔7天左右(齊穗期)再進行一次穗頸瘟防治。另特別強調不同時期破口田塊要根據病蟲情報進行分類科學防治。
最后,會上還就全區水稻和蔬菜綠色防控基地建設、雜草綜合防控示范區建設、農藥使用強度調查、外來物種入侵、玉米大豆等秋熟作物培管及安全科學用藥等工作進行了相應部署。會后,區植保站向參會對象發放紙質技術宣傳資料100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