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免费在线_久久久另类综合_成人精品一区二区_天天操夜夜欢

關于印發《南通市通州區職業技能提升行動專賬資金管理使用細則》的通知
來源: 南通市通州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 發布時間:2020-08-18 16:20 累計次數: 字體:[ ]

各鎮(區、園、街道)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所、財政所、區有關部門、單位:

現將《南通市通州區職業技能提升行動專賬資金管理使用細則》印發給你們,請遵照執行。

南通市通州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          南通市通州區財政局

2020年8月18日


通州區職業技能提升行動專賬資金管理使用細則

為全面貫徹落實《市政府辦公室關于印發南通市職業技能提升行動實施方案(2019—2021年)的通知》(通政辦發〔2019〕112號),加快推進職業技能提升行動,根據《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省財政廳關于做好職業技能提升行動專賬資金使用管理工作的通知》(蘇人社發〔2020〕26號)和《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 市財政局關于做好市區職業技能提升行動專賬資金使用管理的通知》(通人社職〔2020〕12號)精神,規范資金管理,確保資金使用安全,提高資金使用績效,結合我區實際,特制定本細則。

一、專賬資金使用范圍

(一)企業職工培訓

1.參加各類崗前培訓、安全技能培訓、在崗培訓、崗位技能提升培訓、轉崗轉業培訓、通用職業素質等綜合性培訓(上述培訓均含線上培訓和以工代訓);

2.參加職業技能(含專業技術類職業資格)初級工、中級工、高級工、技師、高級技師考前和繼續教育培訓;

3.參加脫產培訓、企業新型學徒制培訓;

4.參加高技能人才、高技能領軍人才、產業緊缺人才培訓;

5.企業等生產經營主體吸納就業人員開展以工代訓。

6.參加市級及以上技能競賽(崗位練兵)培訓(集訓)。

上述培訓按規定給予職業培訓補貼,但培訓補貼不含差旅費、交通費、食宿費、獲獎人員獎金和工雜等其它費用。

(二)就業重點群體培訓

1.建檔立卡低收入農戶勞動力、城鄉未繼續升學初高中畢業生(兩后生)、農村轉移就業勞動者、下崗失業人員和轉崗職工、退役軍人、殘疾人和城鄉低保對象中的勞動力參加職業技能培訓或創業培訓;

2.我區畢業年度大學生參加非本專業技能培訓或畢業前2年的在校大學生(含技工院校高級工班以上)參加創業能力培訓;

3.參加經濟薄弱村創業致富帶頭人培訓,農民參加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程、農村實用人才帶頭人素質提升和職業農民技能培訓等;

4.確有就業能力和培訓需求、未按月領取養老金的人員(年齡不設上限)參加職業技能培訓。

(三)項目制培訓

開展項目制培訓的可預撥付不高于50%的培訓補貼資金。

(四)社會工作者等特殊群體培訓

(五)政府確定的其他職業技能提升相關重點項目培訓

二、培訓補貼標準

(一)參加由我區定點培訓機構或企業統一組織備案的職業技能培訓并取得培訓合格證書可享受補貼:理論課15元/課時·人(每天按8課時計算)、實操課20元/課時·人,補貼總課時不超過80課時。創業能力培訓補貼為1000元/人。

(二)取得職業類證書(含職業資格證書、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可享受補貼標準:初級工1000元/人,中級工2000元/人,高級工(初級職稱)3000元/人,技師(中級職稱)4000元/人,高級技師5000元/人。取得專項職業能力證書補貼標準為500元/人。

(三)我區失業或繳納失業保險12個月以內的人員獲得特種作業操作證書和特種設備作業人員證書的補貼標準600元/人。(繳納失業保險12個月以上的人員應去相關主辦部門申報補貼)

(四)以工代訓補貼。從2020年起,疫情防控期間,我區企業新招錄的就業人員,參加失業保險的給予500元/人的一次性以工代訓補貼。以工代訓補貼與新錄用人員崗前培訓補貼不可重復享受。

(五)技能、創業競賽培訓補貼。凡參加市級及以上技能、創業競賽的相關單位(機構、企業,下同)及個人(項目),給予相應培訓補貼:

1.培訓推薦選手參賽的單位(創業實體),根據實際參賽人數,給予一次性培訓補貼:國家級及世界技能大賽2萬元/人(項目),省級1萬元/人(項目),進入市一類競賽決賽的5000元/人(項目)。

2.承擔省級及以上賽前集訓的單位,按照實際產生的培訓(集訓)費用給予補貼。

3.需要開展賽前集訓的展示型競賽項目,經事先報備同意,按照實際產生的費用,給予單位培訓補貼,省級及以上不超過80元/課時·人,市級不超過50元/課時·人,補貼上限不超過40課時。對參加市級及以上競賽的創業項目,進行輔導培訓給予2000元/項目的補貼。

4.經選拔的參賽選手,給予一次性培訓補貼,國家級及世界技能大賽1萬元/人,省級5000元/人,進入市一類競賽決賽的1000元/人。

(六)企業組織一線在職職工參加高技能人才、高技能領軍人才、產業緊缺人才培訓,境內培訓不少于40課時的,給予1萬元/人一次性補貼;境外培訓不少于80課時,給予5萬元/人一次性補貼(政府資助的除外)。

(七)首次參加經濟薄弱村創業致富帶頭人培訓,農民參加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程、農村實用人才帶頭人素質提升和職業農民技能培訓,按照實際產生的費用,給予不超過2000元/人一次性培訓補貼。

(八)在生產服務一線從事技術技能工作的高技能人才(高級工及以上),參加技能研修提升培訓,按照實際產生的費用,給予不超過2000元/人一次性培訓補貼。

(九)企業在職職工(含見習期)參加企業新型學徒制培訓的,按照《南通市通州區企業新型學徒制工作實施細則》(通人社〔2020〕3號)執行。

對建檔立卡低收入農戶和城鄉低保對象中的勞動力、就業困難人員、零就業家庭成員、兩后生中的農村學員、退役軍人,在培訓期間按規定給予生活費(含交通費)補貼。

三、補貼資金申請

培訓補貼資金的使用管理實行誰組織(管轄)、誰受理、誰監管、誰負責的原則。所有培訓補貼相關信息均應納入培訓補貼實名制管理。

(一)申請主體

1.我區企業自行組織開展本企業職工培訓或委托具備資質條件的培訓機構開展本企業職工培訓的,由企業或企業委托培訓機構按要求向區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或區主辦部門申請,參訓職工個人不得申請。勞務派遣人員在用工企業參加技能培訓并由用工企業申請補貼。

2.我區定點培訓機構組織開展在其服務資質范圍內的職業培訓,按要求向區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或區主辦部門申請備案。

符合享受我區職業培訓補貼的人員參加我區定點培訓機構組織的職業培訓,培訓補貼由培訓機構統一按要求向區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或主辦部門代為申請培訓補貼。對符合免費培訓條件的參訓人員,個人不墊付培訓費用(含符合條件的生活費補貼)。

3.在我區以外參加培訓(含線上培訓)并交納培訓費的人員,符合補貼要求的由個人向區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申請培訓補貼。

4.項目制培訓補貼由培訓機構按程序向項目采購部門(人)申請。

5.市級及以上技能、創業競賽培訓補貼,由組織實施培訓(集訓)單位向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申請。

(二)申請材料

企業或培訓機構申請培訓補貼時,應提交申請表、參訓人員身份證和證書復印件、花名冊、培訓過程證明(含視頻)材料等資料。勞動者個人申請取得職業類證書或在我區以外參加職業技能培訓補貼時應提交申請表、身份證和證書復印件、花名冊、培訓機構開具的稅務發票或非稅收入繳費票據等資料。

申請預撥不高于50%項目制培訓補貼資金的,應提供補貼性職業技能培訓申請表、培訓開班人員花名冊、培訓協議復印件;申請撥付剩余補貼資金的,還應提交培訓結業人員花名冊、證書復印件等(可參照企業新型學徒制申報資料)。

(三)補貼支付

區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及時復審(包括各主辦部門培訓補貼申請材料),經公示無異議后,將補貼資金撥付區相應部門、企業、培訓機構或勞動者個人賬戶。區財政部門在預算范圍內根據人社部門申請數下達資金計劃。

四、資金管理

(一)各主辦部門建立健全補貼審核發放工作制度以及補貼資金發放臺賬;落實“放管服”改革,推行補貼網上申報審核、聯網核查和信息共享,精簡補貼證明材料,優化補貼發放流程;加大信息公開力度,主動接受審計等部門的檢查和社會監督。

(二)各主辦部門須加強專賬資金使用的績效考核和監督檢查,強化對實施培訓的企業、機構的管理。財政部門做好相關資金的監督檢查工作。企業、培訓機構以及勞動者申領補貼資金時,應填寫職業技能提升行動專賬資金申報信用承諾書。項目制培訓在資金申請后2個月內未按計劃開展培訓的應予以追回。

(三)企業、培訓機構和勞動者個人不得就同一個培訓項目重復申領培訓補貼。原則上每人每年可享受培訓補貼不超過3次,但同一職業(工種)同一等級不可重復享受。各類技能競賽培訓補貼不得與通過技能競賽晉升職業資格(技能等級)獲得的培訓補貼重復享受。對以虛假培訓等騙取、套取專賬資金的,依法依規予以嚴懲。

五、其他事項

(一)本細則自印發之日起實施,有效期至職業技能提升行動結束。

(二)本細則由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區財政局負責解釋,以往涉及職業培訓補貼標準等規定,與本細則不一致的,職業技能提升行動實施期間按本細則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