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7日,在區第十七屆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上,區委常委、常務副區長佘德華受區人民政府委托,向大會作關于南通市通州區2024年民生實事項目完成情況和2025年民生實事候選項目計劃安排的報告。
一、2024年民生實事項目完成情況
2024年民生實事項目經區第十七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票決產生,共10件實事21個項目。在區人大的關心監督下,經過全區上下共同努力,總體進展順利。18個年度項目,均已完成目標任務;3個項目屬于跨年度項目,均已達年度時序節點安排。具體情況如下:
1.公共教育建設項目。對實驗中學教學樓、宿舍及食堂實施改造提升。對亭西小學實施擴建提升,新建教學樓、食堂及傳達室,建筑面積2800平方米。對存在安全隱患的學校校舍和其他設施設備進行改造。
完成情況:實驗中學改造提升已完成并交付使用;亭西小學實施擴建,教學樓和食堂均已封頂;校安工程建設涉及45所學校共79個項目,已完成并交付使用。
2.慢病醫防融合項目。為全區13家衛生院和5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建設基層慢性病醫防融合門診。
完成情況:已全部完成并交付使用。
3.農貿市場提升項目。對21家農貿市場進行“一場一策”改造。
完成情況:20家農貿市場已完成提升改造并交付使用,1家農貿市場關停退出,已完成目標任務。
4.城市片區更新項目。對通海路東側(通州小學南北兩側)地塊內房屋采取整體拆除重建方式實施更新,總建筑面積4.3萬平方米。對老舊小區進行改造,涉及住宅樓89棟,建筑面積22.84萬平方米。
完成情況:對通海路東側(通州小學南北兩側)地塊內房屋采取整體拆除重建方式實施更新是跨年度項目,片區拆遷簽約基本完成,安置房建設已開工,按預定計劃2025年12月完工;老舊小區改造已完成目標任務。
5.通呂運河整治項目。對世紀大橋至中石化油庫段進行環境整治,總長900米,面積約12.8萬平方米。
完成情況:已完成目標任務。
6.骨干橋梁建設項目。新建揚子江大橋,全長625米,寬42.1米。新建希望大橋,全長735米,寬35米。
完成情況:新建揚子江大橋是跨年度項目,目前正在橋梁下部結構施工中,按預定計劃2025年6月完成建設;新建希望大橋是跨年度項目,施工單位已進場,按預定計劃2026年9月完成建設。
7.現代農業建設項目。建設高標準農田3.66萬畝(含高效節水灌溉0.5萬畝),其中新建1.62萬畝,改造提升2.04萬畝。建設省級現代農業產業高質量發展示范園,總面積142平方公里,包含農產品質量檢測中心、果蔬加工運輸服務中心、園區農業展廳及農產品展示展銷中心等場所。
完成情況: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國債部分已完成建設并組織四方驗收,財政補助部分根據省農業農村廳時序要求組織推進中;省級現代農業產業高質量發展示范園已建成并投用。
8.扶老攜弱服務項目。為80周歲以上戶籍老年人、特困人員和低保對象中的中度、重度失能老年人等9類對象提供政府購買居家養老上門服務。為全區在冊低收入人口(城鄉低保對象、低保邊緣家庭、支出型困難家庭)、特困供養、困境兒童、未納入低收入人口范圍的原建檔立卡低收入人口等六類困難對象統一購買重大疾病、意外傷害等保險項目。為全區100戶殘疾人家庭提供無障礙改造服務。為全區有就業需求的就業年齡段殘疾人提供400人次各類職業技能培訓。
完成情況:均已完成年度目標任務。
9.少年兒童關愛項目。建設10個事實無人撫養兒童“夢想小屋”。開設15個“愛心暑托班”,開展系列關愛服務活動。建設14個示范性兒童友好實踐點。為全區9.5萬名中小學生提供視力篩查和健康分析,建立視力篩查檔案,進行分級分類管理,為近視高危群體提供綜合治理干預服務5000人次。
完成情況:均已完成目標任務。
10.生態河道建設項目。實施農村生態河道建設,全長約30.25公里,推動農村河道生態化。
完成情況:已完成目標任務。
二、2025年民生實事候選項目計劃安排
為科學編排好2025年我區民生實事項目,更好順應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和新要求,在充分吸收2024年民生實事項目辦理經驗基礎上,我們做到早謀劃、早啟動、早部署,使實事項目更切合實際,更符合群眾期待。
(一)候選項目安排的程序
一是公開廣泛征集。為提高民生實事工作的群眾參與度、知曉度,自2024年9月18日至10月31日,通過區政府網站、通州日報、“12345”政府服務熱線、南通州微信公眾號等渠道,傾聽民聲、匯聚民智,廣泛征集2025年區民生實事項目意見和建議。同步向區人大代表、各職能部門、各相關板塊進行征集,確保意見建議征集全面廣泛。
二是認真篩選梳理。截至2024年10月31日,共收到民生實事項目各類意見建議122條,其中,政府服務熱線11條,來信來電28條,部門報送28條,人大代表建議55條。這部分意見建議主要體現在交通出行、教育醫療、“一老一小”、城市管理等方面。我們對征集到的122條意見建議進行分析梳理,將普惠性強、群眾反映強烈的意見建議吸收到此次民生實事候選項目中。
三是科學規范編排。為提高決策的科學化、民主化,在項目編排過程中,多次征求區四套班子領導意見,就項目必要性、可行性進行多輪專題研究,最終形成候選項目建議方案,提交區政府常務會議研究,報請區委常委會審定,并通過區人大常委會會議審議,提交本次大會全體代表票決。
(二)候選項目征集的原則
為確保2025年政府民生實事項目質效,在候選項目編排過程中,我們充分考慮項目成熟度和可操作性,同時堅持以下三個原則。
一是緊貼民意、普惠民生。牢固樹立“群眾急需和發展必須”的編排理念,民生實事項目編排過程中充分開展調研,認真梳理排定,提高項目編排的科學性、精準性、可行性。
二是因地制宜、實事求是。項目編排堅持盡力而為、量力而行,項目安排聚焦群眾急難愁盼,持續優化公共服務,補齊城市功能配套,確保項目可評可檢,努力把民生實事辦到群眾心坎上。
三是統籌兼顧、合理安排。緊緊圍繞發展需求和重點工作,對照高質量發展、“十四五”規劃和城建項目計劃安排等,通盤考慮、緊密結合,把有限的資金資源用在刀刃上,發揮社會效益、民生效益。
(三)候選項目安排情況
2025年民生實事候選項目共12件,涉及公共教育、醫療保障、交通出行、各類人群關愛等與人民群眾生活密切相關的方面,計劃總投資約6.8億元。具體為:
1.校園安全提升項目。對存在安全隱患的學校校舍和其他設施設備進行改造。
2.醫療保障提升項目。新建城西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主要建設醫療服務用房及輔助用房,建筑面積8964平方米。在全區20個醫療保險經辦點,配備OCR智能審核系統,同時建立全區醫保檔案信息化數字化服務系統。
3.老舊小區改造項目。對老舊小區進行改造,涉及住宅樓98棟,建筑面積39.74萬平方米。
4.道路橋梁改造項目。對海五線(平潮至五接段)進行大修,長5.2公里,寬7米。對通甲路進行改造,長4.8公里,寬7米。對十總鎮雁北橋、東社鎮一河三橋進行改造。
5.農貿市場提升項目。對第二批19家農貿市場進行“一場一策”改造。
6.供水安全提升項目。對御景灣、匯金苑等12個小區二次供水設備進行改造。
7.生活污水治理項目。實施城市污水處理提質增效精準攻堅“333”行動,對第6達標區進行污水治理,涉及17個小區、41家企事業單位等,市政雨污管網綜合整治約224公里。對漁灣、益民污水處理廠進行提標改造。實施金沙灣片區污水管網建設一期工程,實施范圍為康富路(金樂路至新世紀大道段),長約1公里。
8.警務便民服務項目。新建城中派出所、城北派出所及城區交警中隊綜合業務辦事大廳等,建筑面積約8500平方米。
9.青少年關愛項目。整合全區資源,組建青少年心理健康支持專業團隊,開發相關信息平臺,建立信息共享機制,為不同需求的青少年提供精準服務。新建設10個事實無人撫養兒童“夢想小屋”,開展系列關愛服務活動。新開設15個“愛心暑托班”。
10.背街后巷改造項目。對虹西巷(為民路至通掘路段,長300米,寬8米)、郵政巷(長140米,寬8米)進行井蓋加固和面層出新;對古木巷(長135米,寬8米)、花行橋巷北段(長140米,寬10米)、五帝觀巷(長120米,寬8米)進行整體拆除改造。
11.居家養老服務項目。為80周歲以上戶籍老年人、特困人員和低保對象中的中度、重度失能老年人等9類對象提供政府購買居家養老上門服務。
12.文化服務惠民項目。開展“歡樂江海行”送戲下鄉、南通州嘉年華、“通州之夜”“水街19點樂享南通州”、通劇巡演等文化惠民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