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區法院緊緊圍繞“公正與效率”主題,積極踐行能動司法理念,縱深推進“八大工程”,努力為全面推進中國式現代化通州新實踐創造良好法治環境。全院新收案件15536件,審執結15408件,審判執行綜合質效指標位列全市基層法院第一方陣。榮獲全省法院優化營商環境工作先進集體、立案信訪工作先進集體,全市基層法院年度工作綜合考評優勝單位,全區黨建、精神文明建設工作先進集體等榮譽稱號;17項工作獲上級領導批示肯定;院領導班子被評為全省法院首批“五好五強”領導班子。
一、全力保障平安通州建設,維護安全穩定新格局
守護群眾生命財產安全。依法懲治刑事犯罪,審結刑事案件803件1101人。嚴厲打擊暴力犯罪,常態化開展掃黑除惡斗爭,審結涉黑涉惡九類案件32件110人。縱深打擊電信網絡詐騙及其關聯犯罪,堅決斬斷電詐犯罪幫助鏈條。精準打擊非法集資犯罪,富源第二批案件順利審結,追贓挽損1570萬元,32名被告人無一上訴。嚴懲腐敗犯罪。審結職務犯罪案件11件11人,最高刑期十年,罰沒到賬金額1591.18萬元;開展“雷霆2023”專項活動,對黨的十八大以來判決生效的職務犯罪案件刑事裁判涉財產部分執行工作進行全面核查。
防范化解重點領域風險。縱深推進“風險防控責任工程”,聚焦金融、房地產、建筑業等重點領域,強化矛盾風險排查化解,妥善處理重大敏感案事件。注重金融糾紛前端化解、中端溝通、后端息訴,依托金融糾紛調解平臺分流化解233件,審結金融借款、票據追索權等金融類糾紛822件,維護金融秩序安全穩定。全力支持“保交樓、保民生、保穩定”工作,配合政府妥善化解涉房地產矛盾糾紛。積極開展涉法涉訴信訪領域專項攻堅整治行動,嚴格落實排查、穩控、化解責任。
切實守好司法安全底線。專題研究部署司法安全工作,全面提升司法安全保障能力。強化對訴服大廳、審判法庭、人民法庭等重點場所及押解、執行、信訪等重點環節安全防護,加強重大敏感案件庭審警務保障府院協作,高標準組織司法安全風險隱患排查專項行動。落實司法政務安全責任制,嚴格把關文書上網、庭審直播,確保司法數據安全。牢牢把握意識形態工作主動權,嚴格落實“三同步”要求,精細做好宣傳輿論工作,高效處置涉法輿情。
二、服務打造一流營商環境,助力經濟發展高質量
商業糾紛多元化解。緊扣營商環境評價指標體系,細化落實營商環境優化提升法院牽頭項目工作。開辟涉企立案快速通道,網上立案審核零超期。深化商事糾紛源頭治理,完善分流調解機制,商事案件訴前調解成功分流率94.96%。聘任專職商會商事調解員,提高商事案件調解質量,成功調結案件339件。商事案件審理堅持簡案快審、簡出效率,繁案精審、繁出精品,依法保護企業和企業家合法權益,維護公平自由市場秩序。
破產處置協同高效。持續深化府院聯動、法檢聯動、審執聯動,實現破產處置加速度、財產價值最大化,受理的112件強制清算案件全部審結。司法提前介入,府院聯動發力,專家“把脈開方”,協同推動中國首家獨立航空MRO企業華夏公司破產重整案99天順利審結。與區檢察院聯動推進破產處置規范化,經驗做法在全市兩院推廣。制定全省法院首部《破產審計工作規范》,為破產審計實踐提供統一明確規范指引。大力推進執破融合機制建設,加大“執轉破”“類個人破產”案件辦理力度,移送“執轉破”案件62件,化解執行不能案件1323件。
涉企服務持續升級。積極踐行善意文明司法理念,更好服務全區優質企業,創新完善“涉訴雙免保”機制,出臺全省法院首個“涉訴雙免保”規定,累計對申請保全的原告企業免予擔保金額5.57億元,對4家特級資質建筑企業免予保全1.12億元。審結建設工程合同糾紛案件423件,聯合區住建局建立“筑企安居”長效機制,涵蓋訴調對接、線索移送、專家參與、聯席會議、信息共享、普法宣傳六大方面。組建建設工程案件專家庫,發揮專業優勢解決工程造價等方面審理難點問題。
三、樹牢篤行人民至上理念,提升群眾司法獲得感
多點發力維護民生權益。完善勞動爭議裁審銜接機制,與住建、人社部門合力化解卓越悅宸農民工集體討薪糾紛。傳承弘揚“家和萬事興”傳統美德,注重以柔性方式化解家事糾紛,家事案件調撤率75.6%。堅持未成年人權益最大化,妥善審結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及涉未成年人民事案件186件。精細審理涉老涉殘涉軍等重點特殊群體案件,涉軍維權工作獲省法院副院長李玉生批示肯定。發揮司法救助救急扶困作用,為困難涉訴群眾爭取司法救助金48萬元、緩交訴訟費50.2萬元。
點面結合參與基層治理。在全區各鎮(街道)掛牌成立58個“代表之家·法庭驛站”,法官進“家站”開展巡回審理、普法宣傳、法律咨詢等活動18次116人次。加強一站式解紛“門診部”建設,創新聘用制書記員轉崗調解員模式,實施律師調解優化工程,積極推進“法律明白人”擔任“特邀調解員”工作,充實非訴解紛力量。聚焦經濟社會管理漏洞靶向施策,發出司法建議37份。發揮人民法庭基層治理前沿陣地作用,加強訴前調解指導,聯合司法所、派出所、村居委會開展糾紛聯調,構建“法庭+N”的基層多元解紛體系,審結案件達到全院民商事案件的55%以上。
迎難而上破解執行難題。積極應對執行案件激增挑戰,開展專項執行行動35場、拘留56人、罰款13.26萬元,執結案件8152件,執行到位10.02億元。多方聯動優化執行難綜合治理格局,與區稅務局聯合規范執行涉稅處置、提升執行效率,與公安機關建立司法拘留矛盾化解協作機制、增強拘后解紛效果。守正創新深化智慧執行,擴大“e拍貸”業務合作范圍,提高拍賣資產成交率及溢價率,司法拍賣成交金額3.53億元,通過拍賣累計繳納稅費1214萬元。深入開展執源治理工作,推廣“家門口”執行模式,3個執行驛站促成314件執行案件達成和解。打擊拒執捍衛司法權威,移送拒執線索32條,開展拒執罪集中宣判3次,判決16件16人。
四、抓實抓好公正效率主題,加快審判能力現代化
縱深推進審判管理創新。對照審判質效考核指標,實行精準研判、動態監測,強化辦案全流程監管,全方位提升審判質效,2項質量和效果指標位列全市基層法院前三。強化院庭長監督管理職責,深入推進院庭長辦案,院庭長結案數占全院結案總數的68.33%,人均結案329件,位居全市前列。開展長期未結、久押不決案件專項清理行動,超12個月長期未結訴訟案件清零,審判工作實現良性循環。“四強化”提速鑒定做法獲市中院肯定推介。“三步走”統一法律適用機制獲評全省法院審判管理優秀創新機制。
縱深推進“分調裁審”改革。完善訴前分流、調解、協調機制,形成訴與非訴有機銜接、簡案繁案有序分道的多元化、專門化、現代化解紛格局。除特別規定的案件外,統一納入簡案速裁程序,一審簡易程序適用率85.04%,速裁案件占新收民事一審案件比例96.95%。探索簡易裁判文書模式,在小額訴訟程序案件中推廣適用表格式判決書,進一步提升簡案快審效率。開展“百日攻堅”提升審判質效等活動,定期通報審判人員辦案情況、速裁快審情況。嚴格控制簡易程序轉普通程序、小額訴訟轉簡易程序,最大限度釋放速裁快審效能,3項審判效率指標穩居全市基層法院前三。
縱深推進電子訴訟應用。深入推進“互聯網+”訴訟服務及“智慧法院”建設。依托人民法院在線服務、律師服務平臺等信息平臺,堅持“線上”“線下”一體,構建現場立、網上立、郵寄立、跨域立、自助立的“五位一體”便民立案模式。積極利用“江蘇微解紛”平臺開展訴前調解,當事人足不出戶即可簽訂調解協議、申請司法確認,實現訴訟事務“掌上辦”。積極推進“融和法庭”建設,打造“家門口式”訴訟服務新平臺,推動矛盾糾紛線上源頭化解。
五、深入推進全面從嚴治院,展現過硬隊伍新風貌
以鑄魂工程深化政治建設。深入開展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題教育,一體推進理論學習、調查研究、推動發展、檢視整改,切實推動新思想入腦入心、見行見效。以政治建設引領“五好五強”班子建設,以上率下凝聚高質量司法合力。精心打造“青年干警學習社”,定期開展“理論周周學”“通法青年說”等研學活動,系統構建強基健體成長體系。嚴格執行政法工作條例,及時向黨委請示報告營商環境、訴源治理、涉訴信訪等重點工作。主動接受政治督察,堅持立行立改、即知即改,推動全院政治生態進一步優化。
以綜合培養錘煉過硬本領。規范開展競崗、晉升、遴選工作,中層干部平均年齡下降3歲。賽訓結合比作為,常態化組織參加審判業務培訓,舉辦庭審駕馭、文書撰寫技能競賽,涌現出“全省法院系統先進工作者”等市級以上先進個人18人。崗位練兵促提升,40歲以下干警全部納入寫作提能專班,518篇宣傳報道在省級以上媒體刊登。圍繞審執業務大興調查研究,省級以上發表和受到表彰的調研成果17篇。全院獲省級以上獎項29項。
以融合互促擦亮黨建品牌。堅持以黨建帶隊建、以隊建促審判,深度融合黨建工作與審判執行主業。貫徹實施“深根工程”,舉辦“大力弘揚‘四敢’精神 縱深推進‘八大工程’”支部書記大講堂,支部書記領辦實施13個“書記項目”,推動黨建業務相融互促。持續開展“一支部一品牌”創建,點亮通州法院黨建品牌矩陣,“司法為民耀天平”獲評通州區機關黨建十佳服務品牌,“銀耀天平”榮獲南通市優秀離退休老干部黨建品牌。
以從嚴管理提優機關作風。全面加強頑瘴痼疾排查、整治、防范,鞏固司法作風突出問題集中整治成果。狠抓“三個規定”貫徹落實,嚴格記錄報告、核查線索、及時處置。細化審判權責清單,加強“六類案件”監督管理。主動接受外部監督,開展代表委員旁聽庭審、見證執行等活動383人次,向人大常委會備案規范性文件2件,向代表委員報告訴源治理等工作11次,12名員額法官向人大常委會述職并接受滿意度測評。法檢聯動攻關難案,合力提升辦案質量,邀請檢察長列席審委會7次。
2024年是深入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重要一年,也是實現“十四五”奮斗目標的關鍵之年。區法院工作的指導思想和目標任務是: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堅持服務大局、司法為民、公正司法、能動司法,抓實抓好“公正與效率”,統籌推進執法辦案、護航發展、民生保障、管黨治警等各項重點工作,努力以法院工作現代化為通州爭當全市高質量發展排頭兵提供有力司法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