騎岸老街,坐落在原騎岸鎮區,曾是經濟、政治、文化的中心。老街稱它為“街”,其實并不長,從東頭起到西頭至,將近有四百米的路程,滿鋪柏油的碎石路,坑坑洼洼,灰蒙蒙的房屋,一切都是那么古老。兩旁班駁的磚,斑駁的瓦也都浸透了滄桑風雨。
老街的街面不寬,最寬的地方也就兩三米。清晨,常有去買菜的行人點綴其間,老街的寧靜,瞬間便被震破。那里的“老字號”蔣長林店鋪敞開了,小店門口坐著幾個老人開始閑談下棋,過往的路人也開始稠了起來,匆匆而來,匆匆而去。老街上,時而有摩托車鳴笛而去,清脆的笛聲伴著悅耳人聲,蕩出許多情韻和滋味來,東家的小孩哭聲奪窗而出,多了些熱鬧,多了些嘈雜,也為老街增添了一些話題。
老街的東街上有一座古樸的,高大的房屋,屋身早已傾斜,結實的石階也早已不平了。但這里曾是新華公社的所在地,在這里曾有工作人員為舊城改造繁忙的腳步聲,有過公社頻頻獲得全縣表彰輝煌的歷史。而如今卻是人去樓空,只有旁邊的松柏愈加蒼翠,見證著這里的變遷,還有曾經的大門上仍在的兩行字,記載著某年某月的一段故事。
老街雖小,但實現人民美好生活的擔子卻千鈞重;老街雖偏,落實上級各項政策精神的責任則不輕松。然而老街年代久遠,房屋破舊、硬件設施不完善、環境臟亂差,2017年騎岸老街成功申報了江蘇省傳統村落項目,老街的改造順勢而出,開始了老街人居環境的提升,青石板路的鋪設,進排水管道的改造以及太陽能路燈的架設等。
如今的老街確實已經改變了不少,街面也已寬了不少,刻著歷史的青石板路已經鋪砌一新;街兩邊的房屋逐漸換了新,仔細觀察依稀還能找到過去的老店影子;過往氣盛的蔣家老板如今也已有了微駝的背;來來往往,老街的人們依舊守著老街。
(責任編輯:丁一倩)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