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免费在线_久久久另类综合_成人精品一区二区_天天操夜夜欢

无障碍 | 长者专版
建議/提案提出者: 吳益祥 建議/提案號: 197
標題: 關于精準健康扶貧措施的建議
建議/提案內容:

實施健康扶貧工程是貫徹落實國家“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決策部署的重要內容,是加快貧困人口脫貧致富步伐的有力舉措。去年以來,為有效提高貧困人群的醫療保障水平,政府及其相關部門采取完善醫保政策、加大醫療救助、開展簽約服務、實施分類救治等措施,有力推動了健康扶貧各項工作的順利開展。

一、困境分析

調研中發現,在健康扶貧工作取得階段性成效的同時,仍然面臨著不少困難和問題。一是貧困人口健康意識不強。農村貧困人員由于健康意識和疾病預防知識比較薄弱,加之受家庭經濟條件限制,往往是沒病不防,小病挺一挺,只有拖到病重忍不了才去就醫,往往拖成大病、慢性病,而大病昂貴的治療費用則又無力承擔。疾病致使貧窮,貧窮加重疾病,造成疾病與貧窮的惡性循環,嚴重阻礙著貧困人口的脫貧自立。二是能夠短期康復患者不多。統計顯示,其中能一次性治愈的僅占2.42%,需要維持治療的占12.46%,而需要長期治療與康復的占到64.28%。特別是對于需要長期治療和康復的貧困人口,一方面相當數量的醫療費用是一個重要的制約因素,另一方面通過治療和康復在短期內仍然難以使他們獲得從事生產勞動的能力。三是基層衛生人力資源不足。要實施好健康扶貧,必須要有足夠的、具備一定素質的基層衛生人員來提供健康服務。調查發現,基層醫生隊伍已成為目前基層醫療衛生服務體系的薄弱環節,人員不足、年齡老化、素質不高等問題都非常嚴峻。主要原因是基層待遇不高、環境不好、不利于未來發展,這些問題嚴重阻礙醫學畢業生到基層工作的熱情,致使醫學畢業生下不去、留不住。四是基層醫療服務水平不高。當前,醫療資源的配置分布極不均衡,優質資源大多集中在城區和中心鎮醫療單位,一般鎮醫療資源明顯薄弱,特別是非政府所在地的分院和門診部更甚。有些單位由于專業技術人員嚴重不足、部分儀器設備陳舊,不僅外科、產科等無法開展,在檢查項目、檢查能力、檢查水平上也存在較大差距,不僅影響群眾就醫,更難以有效落實分類救治工作。

二、對策建議

要有效解決因病致貧、因病返貧問題,必須切實做到標本兼治,既要積極開展醫療救治,同時更要主動加強預防。為此,提出如下建議:

一要突出健康管理模式轉變。可對貧困人口健康檔案信息進行分析,針對普遍共存的疾病情況,征詢專家意見,進行健康教育,把疾病預防放在第一步。要普及遺傳學知識,積極推進優生優育,控制先天性疾病和遺傳性疾病。要突出做好慢性病的三級預防,加強衛生和健康知識宣傳,提高居民的健康意識,促進健康行為的形成。要定期進行免費常見慢性病篩查,將健康管理全面融入健康扶貧的全過程,實現疾病管理模式向健康管理模式轉變。二要加大醫療救治救助力度。要細化任務、明確責任,精心組織、集中力量,創造條件加快實施分類救治,落實救治措施。要不斷完善大病保險政策,逐步提高大病保險籌資標準、報銷比例和報銷范圍。要加大貧困救助力度,將所有醫療費用全部納入救助范圍,提高救助比例,防止因病致貧。要完善救助資金籌集渠道,不僅通過企業家、基金會的慈善捐贈,還應發揮互聯網的功能,做好相關網絡救助平臺的建設和監督管理。三要加強衛生人力資源投入。要保障現有醫生隊伍的穩定,可以分級診療為契機,通過基層醫生到上級醫院學習、專家到基層指導等多種方式,加強對基層醫生的在職培訓和繼續全科教育。特別是要完善績效制度,盡可能提高醫生收入與其價值的匹配度,讓付出多、技術水平突出的醫生價值得到應有體現。要做好基層醫療人才引進工作,在繼續免費為基層訂單定向培養醫學生的同時,著力改善基層醫療工作環境,改進人才發展與生存條件。四要注重醫療資源均衡配置。在衛生資源的配置中,政府應充分發揮其區域衛生規劃的功能,建立以需求為導向的宏觀調控機制。既要考慮到區域的差異,因地制宜配置資源,更要加快構建醫聯體,通過派遣專家、專科共建、業務指導等,推動優質醫療資源共享和下沉基層。在醫聯體內實行檢查結果互認、處方流動、藥品共享,并采取建立醫學影像、檢查檢驗等中心,在醫聯體內提供一體化服務,既可緩解基層缺人問題,又能提升基層醫療水平。

承辦單位: 主辦: 衛健委 協辦:
答復日期: 2019-07-08
答復內容:

吳益祥代表:

您提出的“關于精準健康扶貧措施的建議”收悉,現答復如下:

2016年以來,我區認真貫徹落實國家、省、市出臺的健康扶貧政策文件,部門同向發力,健康扶貧工作取得初步成效。

一是組織領導有力。區政府成立由分管副區長任組長,區扶貧辦、區發改、民政、財政、醫保、衛健及殘聯、慈善基金會、紅十字會等部門和單位分管負責人為成員的健康扶貧工作領導小組,并建立健康扶貧工作聯席會議制度,定期研究、協調解決相關問題,同時制訂了健康扶貧工作考核辦法、建立了健康扶貧工作督導制度。

二是部門分工協作。根據《區政府辦公室關于推進健康扶貧工程的實施意見》明確的重點任務及分工,區衛健委、區扶貧辦共同負責統籌協調和組織實施,并組織督促落實。區扶貧辦負責做好建檔立卡低收入人口范圍認定、定期核查,建立精準臺賬。區發展改革委負責在相關事業發展規劃中統籌考慮謀劃健康扶貧工作。區民政局負責完善低收入人口醫療救助政策。區財政局負責根據工作需要對健康扶貧工作提供資金支持。區醫保局負責完善醫保政策,設立醫保結算窗口、醫保結算系統支付標準銜接等“一站式”結算工作。區衛健委負責落實簽約服務、先診療后付費、實施分類救治等任務。區慈善基金會、紅十字會建立專項基金,專門用于健康扶貧。

三是廣泛宣傳政策。印發《通州區健康扶貧工程實施意見政策解讀》10000余份,通過鎮村調查員入戶調查時將政策解讀宣傳單發放給因病致貧低收入農戶,同時進行解讀。印發商業補充保險項目服務手冊6000多份,由商業補充保險理賠服務資料收集員入戶進行政策解讀,收取簽收回執,確保低收入農戶健康扶貧政策知曉率100%。

四是落實財政保障。2016年健康扶貧政策實施以來,建檔立卡低收入人口參加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大病保險個人繳費部分由財政全額支付。2017年起,區財政按照建檔立卡低收入人口每人50元,落實家庭醫生簽約服務經費,按每人100元,落實健康體檢經費。2018年起,區財政按每人每年120元,為建檔立卡低收入人口購買了意外傷害、重大疾病補充保險。

五是醫保政策傾斜。根據《關于調整完善醫療(照護)保險有關政策規定的通知》(通人社規〔2018〕24號)精神,從2018年12月1日起,屬于我區醫療救助對象或建檔立卡低收入人口,符合大病保險待遇享受規定的,其大病保險起付標準降低50%,起付標準以上各費用段大病保險基金支付比例提高5個百分點。

六是救助標準同等。2017年12月21日,區政府第39次專題辦公會議決定,從2018年1月1日起,未列入低保護的建檔立卡低收入人口醫療救助標準與低保救助標準一致,并實行“一站式”即時結報。

七是簽約服務全覆蓋。全區建檔立卡低收入人口8789人,已簽約8773人,簽約率99.82%,做到應簽盡簽。為簽約對象建立了動態管理的電子健康檔案。每年一次的免費體檢工作已經全面啟動,截至5月20日,已完成888人,個人健康檔案信息實時更新。

八是實施分類救治。以鎮(街道)為單位,組織鄉村醫生逐戶核準建檔立卡低收入人口患病情況。今年的入戶調查工作已結束,目前正組織人員將調查信息錄入省衛健委《健康扶貧報告管理系統》。在組織區級專家評估的基礎上,對需要治療的大病和慢性病患者,落實針對性的救治措施。對需要長期治療和康復的,由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家庭醫生團隊,提供“一對一”醫療服務和康復指導。

九是“先診療后付費”。今年4月,我區28家政府辦醫療機構,將建檔立卡低收入人口信息與醫院掛號收費、醫生工作站進行關聯,實現第一時間識別患者身份,免除既往需到鎮(街道)扶貧部門打證明之累,直接簽訂“先診療后付費”協議,患者只需在出院時支付自付費用,截止5月底,已有166人次受益。

十是實現“一站式”結算。2018年,我區出臺《南通市通州區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實施細則》,實現“覆蓋范圍、籌資政策、保障待遇、醫保目錄、定點管理、基金管理”的 “六統一”。建檔立卡低收入人口等特殊群體,在南通大市范圍內就診,基本醫療保險、大病保險、民政救助實現實時結報。

今年是貫徹落實國家“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決策部署的關鍵之年,我委將認真履行牽頭部門職能,以問題為導向,在更精準、更惠民上下功夫。

1. 加大宣傳教育力度。一是加大健康扶貧政策宣傳力度。通過印發宣傳折頁,發放到建檔立卡低收入人口手中,結合開展“走幫服”活動,組織機關干部進行政策宣講,讓貧困人口知曉健康扶貧優惠政策。二是廣泛開展健康知識宣傳教育。結合實施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家庭醫生簽約服務等,組織家庭醫生團隊成員,上門入戶,開展有針對性的健康教育宣傳,切實提高貧困人口健康知識知曉率和健康行為形成率。

2. 推進信息互聯互通。經過近4年努力,我區區域健康信息平臺已初步建成,與省、市健康信息平臺互聯互通,實現數據交換和共享利用,通過江蘇省區域健康信息平臺分級評價四級測評(最高五級,全省尚未有區縣通過江蘇省五級測評)。平臺及相關業務系統已經覆蓋2家區級醫院、5家中心衛生院、全部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及分支機構、218家村衛生室和2家民營醫院。今年,我區結合區域醫聯體建設,將探索推進遠程會診、繼續醫學教育、檢驗、影像、心電和雙向轉診等信息系統建設。屆時能夠實現掛號、候診提醒、繳費、查詢及化驗報告和費用清單的打印、診間醫療費用結算、滿意度調查等應用的自助操作,為患者提供更為方便、快捷的服務。下一步計劃在全區鄉鎮衛生院、村衛生室全面實現微信和支付寶的掃碼付、自助查詢檢驗體檢報告和居民電子健康檔案,真正實現“讓數據多跑路、群眾少跑腿”。

3. 實施婦幼重大項目。2019年,我區計劃完成免費孕前優生健康檢查2750對,1-5月已完成1385對。農村婦女“兩癌”篩查計劃免費篩查2.5萬人,目前完成宮頸癌篩查11450人、乳腺癌篩查11462人。新生兒疾病篩查項目計劃完成7200人,1-5月已完成3130人。產前篩查項目計劃7000人,目前已免費篩查3115人。作為第一批國家級新生兒先天性心臟病篩查項目點,我區5月份全面啟動開展此項工作,目前已完成新生兒先天性心臟病篩查207人。目前已開展農村婦女“兩癌”(宮頸癌、乳腺癌)救助項目,1名“兩癌”婦女獲省婦聯提供的1萬元資助。

4. 加強基層能力建設。一是加大基層醫療機構硬件設施投入。衛生事業發展基金分配向基層傾斜,重點資助基層醫療機構特色科室、中醫館建設以及添置、更新醫療設備。二是推進醫聯體建設。計劃今年建成區人民醫院、區中醫院兩大醫聯體,借助信息化手段,醫聯體內實現“同質化”管理。三是研究出臺引導激勵政策。推進醫聯體優質醫療資源下沉,安排醫聯體龍頭醫院專科醫師定期下基層開展技術幫扶,提高基層醫療服務能力。四是加大基層衛生人才招錄力度。完善招聘工作機制,對基層衛生類崗位人才招聘計劃實行年初一次核批,分批組織實施方式,對招聘后空缺的計劃,不要再履行核批手續,根據實際需要適時再組織實施。對緊缺專業崗位、連續兩年招聘不到人員的專業崗位,簡化招聘程序,降低開考比例。

5. 推進醫保政策傾斜。2019年,南通市對城鄉居民醫療保險政策進行了調整,確保參保人員從籌資增長中更多地受益。一是加大財政支持力度。人均籌資標準由980元調整為1100元,其中財政補助資金由人均680元提高到750元,進一步增加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保障能力。二是調整門診報銷限額。將普通門診支付限額由去年的480元調整到500元。三是提高住院報銷待遇。新制度實施后,我區居民醫保的用藥目錄、診療及服務項目等,參照本區職工基本醫療保險的有關規定執行。居民醫保可報銷的藥品與診療及服務項目種類有了較大幅度地增加,廣大參保居民的住院報銷待遇得到了事實上的提高。四是完善部分特殊疾病門診費用補償。對患有長期精神病、系統性紅斑狼瘡、再生障礙性貧血、血友病、惡性腫瘤(含白血病)、終末期腎病透析治療(含腹膜透析)、器官移植抗排異治療的患者,申請特殊病門診后,可報銷醫療費用限額范圍內報銷60%-70%。五是繼續開展重大疾病救治保障工作。將慢性髓細胞白血病、乳腺癌、胃腸間質瘤和結直腸癌納入重大疾病救治保障范圍,辦理特藥申請手續后,實際補償比例達70%。同時將20種靶向藥物納入城鄉居民醫保報銷范圍。

6. 慈善、人道協同救助。今年,我區在為建檔立卡低收入人口購買意外傷害、重大疾病補充保險的基礎上,擬將區慈善基金會“慈善助醫”和區紅十字會“人道救助”項目合并實施,建立專項健康扶貧基金,用于對建檔立卡低收入人口醫療費用中不合規部分的補助,切實減輕建檔立卡低收入人口疾病負擔。

希望您一如既往地對我區的衛生健康事業發展給予關心與支持,謝謝!

南通市通州區衛生健康委員會

2019年7月8日

版权所有:南通市通州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主办单位:南通市通州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苏ICP备10054709号-2 苏公网安备32061202001051号 网站标识码:3206120042 网站支持IPV6
(建议您使用IE9以上版本浏览器访问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