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免费在线_久久久另类综合_成人精品一区二区_天天操夜夜欢

當前位置: 首頁 / 走進通州 / 人民生活

人民生活

發布時間: 2023-04-03 14:06:54
信息來源: 2022年南通市通州區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通州年鑒
【字體:

人文風情

【概況】

通州原由沙洲成陸,根據地域開發的先后,境內有民田(原沙洲)、灶田(原東北部海灣)、沙田和墾區之分,居民的風俗習慣也因地而異,不盡相同。《南通縣志》對境內風俗,有較為詳盡的記敘。

【人口】

2022年末,全區戶籍人口123.77萬人,下降0.61%。全年出生5330人,出生率4.31‰,出生嬰兒性別比(以女性為1)為1.07:1;死亡人口13193人,死亡率10.63‰;自然增長率-6.33‰。

【風俗】

春節農歷正月初一,俗稱過年,是中華民族歷史悠久的傳統節日。團圓飯用大米和赤豆做成,上置團圓、年糕,飯要多煮一些,還要多盛幾碗,寓人丁興旺之意。菜有豆腐、薺菜、筍片、青菜等,取頭富、聚財的諧音;魚上桌而不食,求年年有余的吉利。有的人家沿用舊俗,這天不潑水,不動刀剪,不掃地。

元宵節農歷正月十五,又稱燈節。這天晚餐后城鄉孩子大都舉燈或拖燈串游。部分地區舉辦猜謎活動,吸引眾多群眾參加。

清明節又稱上墳節。舊俗于清明前后10天祭祖、掃墓;宗祠、家祠也利用這一期間進行春祭;有的人家還在灶頭貼上寫有“清明送百蟲,一送影無蹤”的紅紙條。

立夏表示夏天開始的節氣。早晨吃煮蛋,不少人家還吃糕干米粥或饅頭、燒餅、大餅(缸爿)。立夏以后開始農忙,俗話有“寧吃種麥飯,不吃立夏蛋”的說法。

端午農歷五月初五,本名端五,亦名端陽。這天家家都裹粽子,于門前懸插艾枝和菖蒲。

中元節即農歷七月半,俗稱鬼節。舊俗須燒經祭祖。人死已過百天但未滿2年的,提前在七月十三燒新經,須辦酒飯接待前來送紙的至親。

中秋節農歷八月十五,為傳統團圓佳節。農村中常用新收獲的糯米舂成粉,做成米粉燒餅,有些人將它稱為豐收餅。

重 陽農歷九月初九。舊時有重九登高的習慣。早晨以重陽糕為點心。

冬至節俗稱過冬。舊俗認為“大冬小年”,特別看重冬至節。冬至這天,早晨吃湯圓,中午菜肴也比較豐盛,和清明、七月半相似,家家都要祭祖。

臘月八農歷十二月初八,傳說為佛祖釋迦牟尼成道之日。佛寺于這天用香谷等做成粥供佛。民間則以米、赤豆、綠豆、豇豆、紅棗、蓮子、桂圓肉、花生仁等做成臘八粥食用,以慶豐收。

除夕農歷年的最后一天。除夕前,一般人家多辦好年糧(蒸年糕、饅頭),搞好撣塵(大掃除),準備過年的菜肴,等等。當天,多于午后貼春聯,換上新年畫。守歲后,長輩要給幼輩壓歲錢。

【方言】

通州境內通行五種方言,與通州成陸初期從中國北方、安徽長江兩岸、上海崇明和省內揚州、鎮江、常州、蘇州一帶遷來的移民有密切關系。一是金沙話。其通行地區主要在金沙、東社、十總等部分地區。二是通東話,俗稱東路話。其通行地區主要在二甲周邊等部分地區。三是啟海話,又稱沙里話。沙里話又分為南沙里話和北沙里話。其中,南沙里話通行地區主要在川姜、張芝山、先鋒等部分地區;北沙里話通行地區主要在三余等部分地區。四是南通話,俗稱西路話。其通行地區主要在興仁、興東、劉橋、西亭、石港等部分地區。五是如東話。其通行地區以與如東接壤的北部邊境地區。

(責任編輯:瞿慧慧)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累計次數:
×